■本報記者 蘇向杲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同時,先后公布了16家獲得稅延養老險經營資格的保險公司。多家券商表示,若稅延養老險在全國推開,有望每年撬動數千億元的保費市場。
太平人壽副總經理程永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稅延養老險能在未來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保費收入。同時,稅延養老保險的受眾包括了企業一部分高收入群體,有利于險企獲取優質客戶資源,具有長期戰略意義。但稅延養老險是一種新型保險,養老保險資金需要長期鎖定,社會公眾對其認可和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線上、線下都能投保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目前太平人壽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包括收益確定型(A款)、收益保底型(B1款)和收益浮動型(C款)三款,匹配了低、中、高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這三款產品賬戶,還可以按規則進行靈活轉換,有助于客戶實現資產配置的最大化收益。
程永紅表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稅延養老險讓養老保險的銷售模式從一貫地考慮產品后期利益、增值,轉向前期節稅的角度,通過稅收杠桿鼓勵消費者盡早配置養老保險產品,加強參保養老意識。
“區別于市面上絕大多數年交類保險,稅延養老產品采取月交的形式,改變了保險公司的銷售習慣和客戶的交費習慣,增加了保險公司和客戶的觸點,讓保險的普及度、覆蓋度進一步擴大。這有助于推動保險公司行進深化性改革,從運營、投資、制度、系統等多方面進行升級。”程永紅補充道。
銷售方式方面,作為首批平臺驗收通過的險企,太平人壽開啟了個險銷售渠道,消費者可以通過代理人直接面向客戶個人進行銷售。這意味著,客戶如果想要購買,不需要被動等待單位組織集體投保,也不用自己到處拉人“湊人頭”,而是可以像購買任何一款個人商業保險一樣,直接進行投保,極大提升了客戶投保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此外,在投保渠道上,太平人壽也提供了線上+線下并行的便捷方式。線上可以通過“太平保寶”、“中國太平95589”微信公眾號投保,線下則可以找公司代理人或到公司營業網點購買。
作為一種新型險種,在開始推動銷售的過程中有哪些挑戰和難點也是各大險企頗為關注的問題。對此,程永紅表示,“稅延養老險是一種新型保險,養老保險資金是需要長期鎖定的,社會公眾對其認可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同時,產品要能夠滿足廣大群眾差異化、個性化的養老保障需求,切實增強產品吸引力,這對稅延型養老險在產品設計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程永紅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培訓力度,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操作模式,使用在線投保等科技創新手段,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安心的投保服務,并提供方便客戶快速計算稅收優惠額度的“稅優計算器”,提升客戶體驗。
帶來長期增量保費
除對消費者帶來利好之外,稅延養老險也能為險企持久的保費增量,以及為資本市場帶來持久的增資支持。
“稅延養老保險的推出,能在未來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保費收入。作為養老金的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延養老產品將提升保險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為資本市場平穩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程永紅表示。
程永紅還提到,監管部門對稅延養老產品非常重視,在試點結束后會逐漸向全國推廣,這將喚醒更多人的養老意識,推動整個養老保險市場的發展,成為保險公司增量保費的藍海。同時,稅延養老保險的受眾包括了企業一部分高收入群體,有利于保險公司獲取優質客戶資源,具有長期戰略意義。
對于整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程永紅認為,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政策,使得整個保險市場的秩序大為改善,保險公司也不斷在長期保障型產品上下功夫,越來越注重回歸保險的本源。推出稅延養老產品和優惠政策的出臺,表明個人所得稅制度在按照有利于養老保障的方向完善,也表明商業保險可以在老齡化社會扮演其應有的角色,助力多層次養老金政策體系。對于商業養老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希望政策繼續起到加速器作用,提升政策的普及率,創造更良好的環境。在試點期滿后,盡快將政策完善,加大節稅杠桿力度,完善投保系統并推向全國,促進稅延優惠政策效率的最大發揮。
21:29 | 昂立教育: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八次... |
21:29 | 華圖山鼎:第五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9 | 久之洋:第五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 |
21:29 | 久之洋: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決... |
21:29 | 通行寶: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
21:29 | 溫氏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29 | 溫氏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9 | 新大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決... |
21:29 | 招商公路: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 |
21:29 | 中信特鋼: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21:22 | 棒杰股份: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21:22 | 棒杰股份:第六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