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笑寒
隨著上市公司及旗下子公司陸續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人身險公司上半年凈利潤“成績單”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3日,已有73家人身險公司披露上半年凈利潤,合計實現凈利潤1858.05億元,同比上升約25%。
具體來看,73家披露上半年凈利潤的人身險公司中,52家險企實現盈利,合計盈利1900.77億元,盈利險企數相較于去年同期有所上升;21家險企有所虧損,虧損額合計為42.72億元。
盈利險企中,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保險”)的凈利潤均超過100億元,分別以506.02億元、403.30億元、206.58億元、159.98億元和143.34億元凈利潤居前五名。
此外,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壽險”)、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人壽”)等11家險企凈利潤在10億元及以上。36家險企的凈利潤低于10億元。
虧損險企中,橫琴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虧損額最高,虧損8.39億元。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愛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虧損5.43億元、3.84億元,位列第二名、第三名。
對于今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的整體盈利情況,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普遍調整產品定價和業務結構,在產品定價方面下調產品預定利率,在業務結構方面推動分紅型產品轉型,從而有效降低了剛性負債成本;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整體回暖,人身險公司投資收益整體表現較好,同時,利率中樞下行使得固收資產估值上升,從而帶來了賬面盈利,因此人身險公司的盈利水平較去年有顯著增長。
上市險企高管也提到業務結構優化及降本增效帶動新業務價值(新業務預期未來產生的稅后利潤折現值)普遍提升。例如,中國人保副總裁兼人保壽險總裁肖建友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新業務價值的提升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主動優化業務結構,壓縮躉交高成本業務規模,同時注重期交業務的發展,上半年首年期交規模保費同比增長25.5%;二是積極推進“降本增效”,下調產品預定利率,嚴格落實“報行合一”,壓降費用成本,多措并舉實現經營提質增效,推動產品新業務的價值率提升。
展望未來,東吳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婷在研報中表示,預計保險行業負債端改善大趨勢不變,資產端觸底回升。一是,2023年以來新單保費持續高增長,預計在宏觀經濟改善趨勢下,保險產品消費需求逐步復蘇。二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處于低位,保險公司普遍面臨“資產荒”,伴隨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未來宏觀經濟預期改善,新增固收類投資收益率壓力或將有所緩解。三是,保險業經營具有顯著順周期特性,近期長債利率已持續上行,未來隨著經濟復蘇,預計負債端和投資端都將顯著改善。
(編輯 上官夢露)
00:08 | 東珠生態擬收購凱睿星通跨界衛星通... |
00:08 | 亞盛集團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
00:08 | 成大生物疫苗“出?!睉鹇苑€步推進 |
00:08 | 弈柯萊聯合創始人瞿旭東:以商用導... |
00:08 | 愛詩科技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 |
00:08 | 藍科高新大力布局氫能、光熱儲能等... |
00:08 | 探營第26屆中國光博會:光通信技術... |
00:08 | 阿里巴巴發布“高德掃街榜”支持線... |
00:08 | 三大運營商均已布局eSIM手機業務 |
00:08 | 多家上市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 |
00:08 |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 |
00:07 | 擴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 合格境外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