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第31個年頭的中國期貨市場,終于迎來了歷史性一刻——資金總量突破萬億大關!
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期貨市場客戶權益達到10243.52億元,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過去一年來,期貨市場客戶權益暴增近4000億,可謂發展迅猛。
期貨市場規模的快速攀升,也帶來了期貨公司經營的大幅改善。今年1~4月,149家期貨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27.87億元,同比大增51.50%;凈利潤升至31.41億元,同比大增81.86%,期貨公司終于等到了好日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期貨公司整體實現大幅度增長,但各轄區經營卻分化嚴重。今年1~4月,上海、深圳、北京轄區凈利潤均超過3億元,上海更是高達9億元,而大連、甘肅、黑龍江等7個轄區的凈利潤則為負數。
隨著期貨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品種的不斷豐富,產業客戶、機構資金以及境外投資者紛紛跑步進場,中國期貨市場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得益五大因素引領
客戶權益闖萬億大關
度過爆發式增長的2020年后,2021年期貨市場繼續蓬勃發展!
6月2日,中國期貨業協會公布的2021年4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149家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為10243.52億元,年內規模增加近2000億元,過去一年來則猛增了近4000億。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0年期貨市場建立以來,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期貨市場的發展卻頗為不易。行業一度經歷過國家的嚴厲整頓、證券期貨分業經營、交易所合并,到了2015年,期貨市場保證金一度增至近6000億元,但隨后股指期貨受限,行業再度陷入低迷,保證金一直停留在4000億左右的平臺期。
如今,期貨市場的保證金終于突破萬億大關,實現歷史性的跨越,對行業而言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認為,期貨市場客戶權益大規模攀升,主要有五大原因:
首先,是全球性的央行放水,導致流通領域貨幣資金總量快速倍增,相應地,進入期貨市場的保證金總量也在上升;
其次,最近兩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的變化,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沖風險的內在需求在快速提升;
第三,隨著中國政府、中國證監會近年來對期貨市場的積極正面宣傳和引導,使得廣大投資者特別是實體企業對期貨市場認識的正向效應開始顯現,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及上市公司意識到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管控是經營的內在需求,并開始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第四,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老百姓手頭的錢越來越多,財富管理的需求開始上升,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利用期貨及衍生品工具進行產品設計,并在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當中進行風險對沖,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規模;
第五,由于中國經濟在本輪疫情中的表現出色,海外資金正在快速涌入中國市場。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的對外開放也使得他們看好中國市場,但是進入中國之后海外的投資者習慣于開展風險對沖和避險操作,于是在我們的投資者群體當中又增加了一批境外風險對沖類的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未來還會增加。
金瑞期貨營銷管理總部負責人李慶松也表示,股市走強,股指期貨交投活躍,大宗商品總體價格強勢,一方面促使保證金水漲船高,另一方面賺錢效應凸顯,對資金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期貨公司凈利大增
轄區經營卻嚴重分化
在產業客戶、機構資金以及境外投資者紛紛跑步進場的背景下,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也出現大幅增長。
今年前5個月,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約31.25億手,累計成交額約239.3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49%、77.80%,大幅超出去年同期水平。
期貨市場規模的快速攀升,也帶來了期貨公司經營的大幅改善。今年1~4月,149家期貨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127.87億元,同比大增51.50%;凈利潤升至31.41億元,同比大增81.86%。
從轄區凈利潤指標來看,1~4月,凈利潤總和超過1億元的轄區共有6個,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廣東、廈門、重慶,凈利潤總和分別約為9.16億元、3.90億元、3.78億元、2.47億元、1.95億元、1.47億元。
不過,有7個轄區的凈利潤卻為負數,分別為大連、甘肅、黑龍江、湖南、吉林、新疆、云南,凈利潤分別為-313.41萬元、-83.18萬元、-94.68萬元、-73.95萬元、-343.18萬元、-1340.8萬元、-269.61萬元。
顯然,各轄區的期貨公司經營分化嚴重,行業集聚效應明顯。比如,上海、深圳、北京轄區凈利潤均超過3億元,上海更是超出9億元,3個轄區合計高達16.84億元,占總的凈利潤比例為53.61%。
有行業人士表示,對于期貨公司而言,資金的涌入、交易規模的大幅增長,無疑是個重大利好。但期貨公司的經營若要持續改善,必須向專業化、機構化出發,大力發展創新業務,憑借專業化的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建立加大人才體系的投入。
而商品行情能否持續,亦是期貨公司經營的重要風向標,這一點備受行業關注。
羅旭峰指出,目前看來,疫情還在持續發展過程當中,但隨著疫苗的出現,相信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明年,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將逐步得到遏制,生產和經濟活動將逐步回歸正常,商品的供給也將逐步回到正常范圍。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整個商品市場的波動仍然會維持比較大的幅度,美國貨幣超發的問題,在全球范圍也需要有一個逐步的消化過程,短期之內不會消失。在局部領域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商品市場的波動仍會較大。隨著全球生產經營和金融市場回歸正常,相信在未來兩年左右的時間,價格將逐步回歸平靜。”羅旭峰說。
18:28 | 飛沃科技:公司同HEGGEMANN AG的合... |
18:28 | 飛沃科技: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 |
18:28 | 風范股份: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
18:28 | 福安藥業:公司目前不存在與其他企... |
18:28 | 福達股份: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 |
18:28 | 港迪技術: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 |
18:28 | 古鰲科技:主營業務有金融設備和軟... |
18:28 | 光莆股份:截至7月10日公司股東總... |
18:28 | 廣聚能源: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 |
18:28 | 國安股份:截至7月10日公司股東人... |
18:28 | 國林科技:乙醛酸業務下游客戶多為... |
18:28 | 國脈科技:暫無計劃涉足大宗商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