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8月19日,在2025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對外開放分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期貨市場國際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這對提升我國在重要大宗商品的全球價格影響力方面意義重大,一系列開放舉措共同構成中國期貨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組合拳”,并持續推動與國際市場接軌。展望未來,我國期貨市場還應當持續擴容特定品種,穩步擴大開放“品種池”。
期貨公司
“走出去”成果顯著
期貨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是增強國內外市場聯動效應的關鍵環節,更是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黨委書記、會長楊光表示,進一步推動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有助于完善我國期貨市場參與者結構,優化市場規則制度體系,推進我國期貨市場“量質齊升”,不斷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在對外開放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市場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同時,相關制度規則不斷完善,為境外交易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據了解,在“引進來”方面,特定品種已覆蓋能源、金屬、農產品、航運等多個領域;同時,中國證監會全面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后,為外資機構提供更加透明、穩定的政策環境,包括摩根大通、瑞銀期貨、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期貨公司已實現100%外資持股。
在“走出去”方面,自2006年首批6家期貨公司在中國香港設立子公司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共設立境外一級子公司22家,二級子公司39家,三級子公司6家。此外,中國期貨市場的開放舉措還包括結算價授權合作、跨境商品ETF、交易所境外注冊等多個方面,上述舉措持續推動了我國期貨市場與國際接軌。
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些年,鄭商所推進以境內期貨特定品種為主的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擴大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品種范圍,探索境內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等多元化開放路徑,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探索:
一是持續擴大特定品種范圍,加大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供給。截至目前,近800名境外客戶在鄭商所開戶,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阿聯酋等33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穩步對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部分商品期貨期權,引導合格境外投資者有序參與市場。現階段,鄭商所共有26個期貨期權品種對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開放品種數量位居國內第二。截至目前,近170名QFI客戶在鄭商所開戶,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
三是加強與境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探索多元化對外開放路徑。鄭商所已經和新加坡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等12家境外交易所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并在備忘錄框架下積極探索務實服務雙方期貨市場的途徑。
建議繼續擴大
特定品種范圍
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各期貨交易所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了合格境外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交易范圍品種,可交易品種總數達91個。其中,商品類83個(商品期貨45個、期權38個),金融類7個(金融期貨4個、金融期權3個),指數類1個(集運指數期貨)。
在持續擴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路徑上,多位業內人士建言,未來還應持續擴容特定品種數量,夯實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制度基礎。
“在吸引全球交易者參與境內期貨市場方面,中期協建議持續擴容特定品種,穩步擴大開放‘品種池’。”楊光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節奏,繼續擴大特定品種范圍,優先將運行成熟、風險可控的期貨期權品種納入對外開放清單,使境外投資者能夠沿用現有較為完備、便利的制度規則,直接參與交易、交割和套保。
在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方面,楊光表示,中期協將積極參與跨境交易與監管協作相關制度研究,逐步夯實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制度基礎。他說:“中期協將全力配合監管部門開展境外機構參與境內市場、期貨公司國際業務等相關研究,積極反映行業訴求,為監管部門提供政策建議,助力監管部門完善跨境業務監管框架。”
上述鄭商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鄭商所正在積極推進包括PTA期權和對二甲苯、短纖、瓶片期貨和期權等聚酯板塊品種,作為特定品種整體對外開放;同時,正在穩步推進波羅的海巴拿馬型干散貨船運價指數期貨(BPI指數期貨)等創新型品種研發,持續探索與境外期貨交易所的結算價授權合作。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