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若琳
8月20日凌晨,在科隆國際游戲展開幕之夜壓軸環節,中國游戲廠商深圳市游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游戲科學”)帶來黑神話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話:鐘馗》,并發布首支CG先導預告片。
這條1分37秒的CG先導預告片在B站上線24小時,播放量便突破千萬大關,強勢登頂熱門視頻榜榜首。視頻彈幕上的熱烈討論,既有對新作的期待,也不乏對游戲科學選擇的驚訝。
一般而言,3A大作獲得成功后,游戲廠商會推出DLC(補充資料包)作為配套內容。這是一條經過無數次商業驗證、有較高回報率的選擇,也是一張“安全牌”,《巫師3》《艾爾登法環》等大作均通過DLC延續產品生命周期和商業價值。
然而,游戲科學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徑,轉向全新IP開發。這一選擇,既是對團隊創新能力的自信,也是對中國游戲全球定位的重新思考。可以說,中國游戲正以更自信的姿態走向全球,這一點在科隆國際游戲展上也得以體現,今年有50家中國企業參與該展會,數量創歷史新高。
對于多數中國游戲企業而言,“出海”已經成為必選題。過去五年間,中國游戲經歷了從嘗試性海外發行到長期霸榜全球游戲收入榜單的成長與跨越。而2025年成為中國游戲“出海”的關鍵一年。
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今年4月份,商務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發展游戲出海業務,拓展應用場景,布局從IP打造到游戲制作、發行、海外運營的產業鏈條”。
地方層面,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密集出臺專項政策,為中國游戲“出海”按下加速鍵。如北京擬在北京未來數字空間創新試驗區內設立“出海服務專區”,建立出口游戲國內上線等審批便捷通道,提供“出海”咨詢、中介等相關服務。
另一方面,市場數據同樣令人振奮。根據最新行業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收入95.0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1%,增速重回2021年的“出海”高峰期。
中國游戲正迎來新一輪“出海”黃金期。
從游戲類型來看,單機游戲與買斷制模式的成功,為游戲廠商帶來新的增量空間。《黑神話:悟空》去年全年全球銷量超2800萬份,收入超90億元,創下中國買斷制游戲歷史銷量第一、全球年度銷量第一的雙紀錄。這徹底打破了手游和免費模式主導的市場格局,證明了國產高品質買斷制單機游戲在全球市場也能獲得巨大商業成功。
在單機游戲領域,PC(電腦)市場是風向標。全球范圍內,PC游戲市場正成為新的增長點。2024年全球PC游戲市場規模達432億美元,同比增長4%,顯著高于全品類2.1%的增長水平。PC端游戲平臺Steam上,2024年有超過500款游戲的新發行銷售額超過25萬美元,同比增長27%。
在這一趨勢下,不少上市公司入局PC游戲市場,如網易自研的《燕云十六聲》《七日世界》均登陸Steam平臺。而3A游戲也成為游戲廠商進一步的發力點,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超過20款3A游戲正在開發中。
從游戲內容來看,國產游戲技術與美學表達顯著提升。早期游戲廠商大多選擇直接使用商用引擎,如今頭部廠商已能夠進行深度定制和擴展,甚至自研引擎。如《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對虛幻引擎5的熟練運用,特別是Nanite和Lumen兩大核心技術的加持。同時,AI深度融入開發全流程,降低了高質量制作的門檻和成本,為開放世界游戲提供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技術進步是中國游戲崛起的重要支撐,而中國傳統文化IP正成為游戲“出海”的核心競爭力。無數經驗證明,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游戲“出海”的制勝法寶,西游、三國、聊齋等傳統文化元素,為中國游戲研發提供了獨特的創作素材,而游戲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有效載體。例如,《黑神話:鐘馗》“捉山中鬼易,斬心中鬼難”的設定,將游戲從單純的打怪升級,提升到了對人性復雜性的哲學思考層面。這種文化厚度,正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優勢。
從發行趨勢來看,多平臺與全球化發行成為標配。《黑神話:鐘馗》明確將延續前作商業模式,計劃同步登陸PC與主流主機平臺。這種多端布局策略,既符合全球玩家碎片化娛樂習慣,也為中國廠商積累跨區域發行經驗提供了契機。
事實上,包括騰訊、米哈游在內的多家頭部企業均有跨端、多平臺產品布局??缙脚_的產品持續涌現,推動PC以及主機市場規模擴容,甚至帶動主機硬件、游戲手柄等周邊產業增長。
但在游戲企業紛紛涌向海外掘金的趨勢下,挑戰亦不容忽視。3A大作的成本壓力、IP衍生品收入不足等問題持續存在。如何平衡創新投入與市場回報,是所有廠商都需要面對的考驗。未來,中國游戲產業不僅需要在技術與玩法上持續突破,更要在文化內涵的深度與廣度上不斷耕耘。
中國游戲的全球化之路剛剛啟程,就已經展現出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中國游戲企業能夠在全球舞臺上綻放光彩,讓世界通過游戲這個載體,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