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幾年的“雙11”困擾消費者的是“一頓優惠猛如虎,一看便宜兩毛五”,近期中消協稱部分商品的“雙11”到手價可能是全年最貴的表述,則進一步掀開了無良商家借活動偽造低價信息、收割消費者的奇葩套路。
中消協日前發文梳理出六點注意事項提示消費者。近些年,幾乎每年中消協以及地方消協在這期間都會發布類似的消費提示。每年互聯網上也有不少網友吐槽商家使用“先漲后降”、花式“買贈”的套路。但是為什么依舊套路繁多?
始于2009年的“雙11”活動,最初因為給予了消費者實實在在的優惠,獲得了認可,吸引了客流,商家和消費者實現了“雙贏”。然而,近年來的“雙11”,預售、紅包、滿減、優惠券等流程越來越繁瑣,規則越來越復雜,消費者體驗也越來越差。問題背后折射出平臺、商家在消費者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總是“套路大于實惠”,不僅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更會流失用戶,得不償失。
治理促銷亂象,自下而上的監督才是規范市場的主要手段,監管的角色也不能缺位。《規范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已于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相關職能部門也正在行動起來,積極接受消費者投訴,加強平臺管控,讓“優惠隨心變”的套路消失,讓“先漲后降”行不通。
對于消費者而言,“雙11”的游戲規則掌握在平臺及商家手里,因此,要想獲得真實惠,消費者確實還得提前做做功課,做到心中有數,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下單。尤其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考慮到一些促銷規則設計復雜,多平臺存在價差,更需要精打細算,面對“打折風暴”要擦亮眼睛。
需要強調的是,“套路多”是互聯網消費成長的煩惱。商家若想最終留下忠實的客戶,需要拿出更多誠意,而不是在套路中打轉。
走過十幾個年頭,“雙11”活動已成為我國老百姓消費意愿和消費偏好的風向標。從某平臺的預售數據看,今年預售訂單額排名前三的品類分別為電腦整機、大家電、手機,折射出我國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我國互聯網消費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11:47 | 西部創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
11:11 | 上證指數刷新9個月新高 多因素支撐... |
11:11 | 穩定幣概念熱度持續升溫 行業迎來... |
11:11 | 一汽解放場景化落地與生態協同 新... |
11:10 | 多舉措應對經營壓力 瓦軸B預計上... |
10:45 | 金健米業發力面制品及休閑食品 上... |
10:43 | 景區游客接待量增長 桂林旅游預計2... |
10:36 | 內生發展及外延并購共驅 重藥控股... |
10:36 | 仙琚制藥布局呼吸系統用藥 噻托溴... |
10:35 | 一鳴食品子公司獲增資1.2億元 引入... |
10:34 | 金田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達3.4億... |
10:33 | 咸亨國際預計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