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作為啤酒產業的核心原材料,大麥價格波動頻繁,給啤酒企業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壓力,也對產業鏈的韌性與安全構成了嚴峻挑戰。當前,國內大麥種植呈現出“散而小”的格局,缺乏規模優勢,且國產大麥的“均一性”欠佳。
大麥如何種植?選擇何種品種?種出的大麥是否符合啤酒釀造要求?成為擺在產學研各方面前亟待共同攻克的課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啤酒”)發起了“國麥振興”項目,為國產大麥產業難題的解決提供了關鍵路徑。在該項目中,眾多專家學者攜手合作,推動形成了一套覆蓋大麥種子培育、田間灌溉與農藥施肥、麥芽廠烘焙以及啤酒廠釀造等全鏈條的標準化種植及加工流程。
這一流程的建立,對國產大麥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及酒企構建特色產品體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呼倫貝爾是“國麥振興”項目的先行之地。經過四年的發展,該項目成效顯著。從大麥種植開始,逐步實現了規模效應,不僅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還成功推出了一款采用100%國產大麥釀造、以大麥品種命名的“墾十四”啤酒。如今,“墾十四”啤酒已成為當地的一張亮麗名片,成為推動當地文旅消費的新載體。
“國麥振興”項目帶來的積極影響還體現在多個方面。在近日舉辦的“ESG中國·國麥(華潤啤酒)行”活動期間,呼倫貝爾春蕾麥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學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潤啤酒的優質優價訂單模式,結合標準化種植,使公司麥芽優級品率逐年提升。公司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和提檔升級,進一步增強了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呼倫貝爾去年實現3400萬人的游客量,未來計劃把國麥啤酒的品鑒融入旅游餐飲消費中,為文旅發展錦上添花。”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總經理臧著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將深化與各方的合作,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探索全產業鏈升級路徑。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國麥振興”計劃既是突破產業“卡脖子”困境的關鍵舉措,也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的典范,其意義遠超單一產業范疇。
隨著“國麥振興”行動穩步推進,啤酒行業原料供應鏈的安全水平得到改善與提升,可持續發展的ESG理念也正全方位、深層次地融入從種子培育到啤酒釀造的全產業鏈環節之中。
“我們采用當地種植、當地加工成麥芽、當地啤酒廠生產、當地銷售的模式,對制麥過程進行標準化優化。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用更少的水耗和能耗生產出更高品質、規范的麥芽,不僅節省了物流成本,還降低了整個產業鏈的碳排放量。”華潤啤酒技術研究院院長鐘俊輝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國麥振興’并非簡單的種植計劃,而是一場全鏈路的產業升級。”華潤啤酒副總裁李小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科技創新與本土化實踐推動產業鏈升級,正是將ESG融入“引領產業進步、釀造美好生活”使命的生動實踐。
(編輯 才山丹)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