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靜
8月28日晚間,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呷哺呷哺集團”)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集團整體收入為19.4億元,凈虧損較去年同期的2.74億元收窄至0.8億元。
展望未來,呷哺呷哺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表示,呷哺呷哺集團將繼續秉持“重質不重量”的發展策略,通過供應鏈優化與成本控制、業務模式創新、年輕消費品牌聯名、會員經濟發力等,多措并舉提升管理和運營效率,為集團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和新活力,從而更好地回報廣大消費者和投資人。
合伙人門店利潤率超30%
呷哺呷哺集團主要營收來自呷哺呷哺和湊湊兩大品牌。其中,呷哺呷哺品牌通過持續優化運營,利潤由2024年上半年的406萬元增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2973萬元,利潤大幅增長。湊湊品牌通過產品創新和場景拓展,積極探索火鍋正餐外的消費場景,于2025年6月嘗試推出商務午餐、午市一人食等新型增長點,切入白領午餐需求場景。調味品業務表現突出,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4716萬元,同比增長4.8%,在食品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報告中提到,呷哺呷哺集團運營費用管控成效顯著,其中折舊攤銷費用降低20.5%,租賃費用減少24.7%。這些成果主要來自呷哺呷哺集團優化餐廳布局結構,推行精益化管理措施。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呷哺呷哺集團正式啟動“鳳還巢”計劃。截至8月,該計劃已落地5家合伙門店,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區。相關門店經營表現突出,餐廳利潤率均在30%以上,單店月營業額均超35萬元,翻臺率保持在3次以上,投資回收期最短為4個月,最長為10個月,集團將持續拓展合伙人門店。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吸引餐飲行業優秀人才成為合伙人,不僅為集團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還能借助合伙人的本地資源和經驗,更好地適應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有助于呷哺呷哺進一步提升開店的質量和數量。
呷哺呷哺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曾表示:“鳳還巢”計劃歡迎來自各界的餐飲行業優秀人才加入,未來會伴隨更多餐飲行業精英人才成為合伙人,提升呷哺呷哺開店的質和量。
外賣業務成增長新引擎
2025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在一線城市新開餐廳14家,新一線城市6家,二線城市6家,三線及以下城市6家,合計新開門店32家。其中一線城市開店數占比43.7%。
2025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外賣業務表現亮眼,單店月銷售額從2024年上半年的3.53萬元增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4.27萬元,增幅達20.9%。上半年整體訂單量增長超過55%,帶動外賣毛收入同比增長22.4%,外送業務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呷哺呷哺外賣業務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其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高效的運營模式。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對外賣的需求不斷增加。呷哺呷哺及時調整業務策略,加大在外賣領域的投入,滿足了消費者的便捷用餐需求,從而實現了業績的顯著提升。”
會員經濟也為公司業績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呷哺呷哺品牌自2025年4月正式推出禮品卡業務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4月到7月銷售張數分別為8萬、19萬、17萬、22萬張,累計貢獻收入已達2.52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付費會員群體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活力,人均復購消費金額達449元,消費頻次達到5.4次,較普通會員1.2次的消費頻次提升4.4倍,為呷哺呷哺的消費黏性和后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呷哺呷哺集團穩步推進。2025年上半年,集團海外市場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約5%的增長,反映出國際化戰略的穩步推進和海外市場品牌認可度的提升。
呷哺呷哺集團方面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優化會員產品矩陣,創新禮品卡等會員權益,結合時令節點推出差異化權益,并深化與第三方平臺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擴大用戶覆蓋范圍。同時,集團將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有效拓展消費場景,通過創新產品設計強化會員黏性,推動私域流量運營進入新階段,使會員價值在更廣泛場景中流轉,實現從單一餐飲消費向禮品社交場景的自然延伸。
(編輯 賀?。?/p>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