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見習記者 毛藝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務之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滬市”)上市的公司在穩固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堅持將新質生產力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滬市主板“提質增效重回報”方案中,近八成都提及了“創新”“研發”等關鍵詞,如晉西車軸在5月15日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將持續保障研發投入、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從近期披露的年報來看,滬市主板公司探索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步伐不斷加大。2023年滬市主板公司合計研發支出近9000億元,同比增長約5%,已連續3年保持增長態勢,占據整個資本市場1.8萬億元研發支出的一半。細分行業方面,航空裝備、電力、通信服務等行業研發支出增速超30%,軟件開發、化學制藥等行業研發強度超10%。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的涌現抑或是未來產業的孵化孕育,滬市主板公司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前線陣地。這些高研發公司也在資本市場上被給予更高的估值反饋。2023年末,滬市主板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在5%以上的公司整體市盈率為36.14倍,高于2019年末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例在5%以上的公司35.05倍的市盈率水平,亦遠高于滬市主板9.99倍的整體市盈率水平。
傳統產業加速改造提升細分行業科技龍頭涌現
傳統行業的滬市主板公司積極運用新技術實施改造提升,向“新”發展。2023年,電力標桿企業華能國際在保持業績穩健增長的同時,繼續加大研發創新,拓寬公司護城河,堅持綠色發展,勇擔社會責任。2023年,華能國際全年共有617件發明專利、3239件實用新型專利和320件國際專利獲得授權。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滬市主板涌現各類細分行業科技龍頭。重點產業鏈加速匯聚,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
光伏產業方面,有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制造商隆基綠能和硅料電池片一體化龍頭通威股份,亦匯聚了福斯特、福萊特等光伏組件材料龍頭。
集成電路產業方面,有芯片設計領域模擬芯片龍頭韋爾股份和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封裝測試領域市占率全球前三的長電科技,國內整合設備制造龍頭士蘭微。
汽車產業方面,有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宇通客車等乘用車、商用車企龍頭,亦匯集了遍布汽車各細分零部件領域的福耀玻璃、拓普集團、伯特利、均勝電子等86家零部件公司。
以光伏產業為例,單晶硅龍頭隆基綠能持續以創新為產品為公司賦能。2023年公司著力布局BC技術升級迭代,基于HPBC技術優勢形成了豐富的全場景產品矩陣,完成具備量產條件的高效HPBC二代產品研發。
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以科技賦能新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未來產業不斷豐富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2023年,韋爾股份繼續加大創新投入,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研發投入金額為29.27億元,占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收入的16.26%,一方面公司繼續鞏固在圖像傳感器領域的護城河;另一方面,公司也積極布局自動駕駛領域,讓汽車圖像傳感器能更好應對明暗變化場景,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
又如,海天精工作為高端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生產商,2023年交付數十條龍門及臥加智能柔性生產線,較傳統生產線效率可提升20%以上,助力客戶借助工業自動化實現批量生產。
近十年來,滬市主板一批新興制造、現代服務公司數量呈現階躍式增長,滬市主板公司鏈接成實體經濟的脈絡。據統計,機械設備行業由45家增至125家;醫藥生物行業由62家增至109家;汽車行業由42家增至114家,電力設備行業由45家增至87家;電子行業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業由14家增至29家。相關行業公司收入、利潤和市值占滬市主板實體企業的比重分別大幅提升5個、10個和10個百分點。高研發投入帶動新興產業涌現與傳統產業轉型齊頭并進、互融互促,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持未來產業布局。
(編輯 何帆)
23:37 | 發力BC技術破“內卷” 隆基綠能預... |
23:37 | 部分原材料漲價 南僑食品多措并舉... |
23:37 | 洛陽鉬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高達91... |
23:37 | 重要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 揚電科技... |
23:37 | 百隆東方:業績預增主要是訂單飽滿... |
23:36 | CXO行業迎來拐點? 奧浦邁上半年凈... |
23:36 | 2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凈... |
23:36 | 受益制冷劑供應趨緊 多家氟化工上... |
23:36 | 已有323家A股公司披露籌劃2025年中... |
23:36 | 招商蛇口斬獲前海宅地 樓面價創深... |
23:36 | 半導體多細分領域公司中期業績向好... |
23:36 | AI眼鏡市場火熱 產業鏈公司紛紛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