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7月13日,為了落實《中國證監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規范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上市公司日常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正式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以下簡稱《科創成長層指引》)。
《科創成長層指引》圍繞明確科創成長層定位、規定科創成長層范圍、細化調出條件及程序、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和強化風險揭示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舉措,穩妥有序推進改革落地。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董軍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但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通過這個過渡性的上市平臺,能早日被公眾認知,利用資本市場帶來的各項加持,在提早一步快速商業化的同時,也能讓公眾投資者分享企業快速發展期的收益。同時,科創成長層的設立豐富了科創板的市場層次,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進一步提升科創板市場的包容性和吸引力。
賦能科創企業成長
加速完善創新生態
為更好地支持科技研發突破,科創板在設立之初便推出多元包容的上市標準,率先在境內資本市場允許無收入、未盈利企業發行上市,為暫不具備盈利能力但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打通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通道。
在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張宗新看來,科技型企業往往經營業績不確定性大、轉盈利周期長,資本市場服務能否有效覆蓋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是市場各方判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標識性因素。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自科創板開市以來,截至目前,已有54家未盈利企業成功登陸,首發募集資金合計達2027.31億元。其中,22家公司在上市后實現盈利,成功摘下“未盈利”標簽。同時,上述54家企業累計研發投入達1639.25億元,持續加碼核心技術攻關。其中,在按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的20家生物醫藥企業中,已有19家實現核心產品上市,充分印證了資本市場對硬科技企業成長的助推作用。
拓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光泉表示,在2022年上市時,公司業務初具規模,尚處于未盈利狀態。上市后,借助科創板平臺與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公司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上市首年即實現盈利,且盈利能力持續增強。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已達到41.03億元,同比增長51.70%。
此次科創成長層的設立,既是對前期支持未盈利企業上市實踐的深化延伸,更是資本市場助力硬科技企業跨越發展周期的關鍵舉措。
中信證券高管、投行委主任孫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設置專門層次為抓手,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等舉措,為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企業開辟了更暢通的IPO通道,補齊了科創板對未盈利企業支持不足的短板,讓更多處于研發投入階段、尚未實現盈利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能夠獲得資本市場支持。
浦東科創集團海望資本執行總裁孫加韜表示,加大對硬科技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將帶動全社會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方向從過去的互聯網、大消費、模式創新等領域轉向硬科技賽道。而這一轉變不僅顯著提升硬科技領域的投資熱度,更通過資本的精準流向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讓更多要素向真正具有技術突破潛力的領域聚集。
吸引多元資本參與
筑牢市場發展根基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不僅為未盈利科技型企業打開了更廣闊的融資空間,也為資本市場投資端注入新活力,通過構建更適配的投資生態,引導資本與科技深度綁定,為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成長層通過差異化的制度設計,精準對接了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需求。對于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其被引入作為審核注冊的參考因素,既以資金和聲譽形成對企業的實質背書,也為自身開辟了布局前沿科技領域的優質通道;對于普通投資者,成長層在延續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揭示機制,如要求企業股票簡稱標注特定標識、細化未盈利原因及研發風險披露等,幫助投資者更清晰識別風險,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理性決策,這既保護了中小投資者權益,也提升了市場參與信心。
華泰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陳天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成長層的設立豐富了投資者自身的投資組合,更好地滿足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需求。
從資本流向來看,成長層的明確導向正在引導更多長期資本向硬科技領域聚集。以往,因未盈利企業退出路徑不明確,部分資本對長周期、高投入的科技研發領域持觀望態度;而成長層的設立提供了更清晰的退出預期,推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資本從模式創新領域轉向技術攻堅賽道。
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曹正認為,在增強對科技型企業制度包容性的同時注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將極大提升科創板對優質公司和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吸引力,為我國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和資源配置平臺。
成長層通過平衡創新包容與風險防控,既讓資本“敢投”“愿投”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也讓投資者“明明白白”參與創新投資,這種對投資端的系統性優化,正在為資本市場注入長期穩定的發展動能,助力其在支持新質生產力培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23:39 | 綠色能源布局受關注 復潔環保迎多... |
23:39 | 新鳳鳴擬1億元入股利夫生物 布局生... |
23:39 | 良品鋪子易主 創始人將留任 |
23:39 | 佳馳科技總經理陳良:建立持續穩定... |
23:39 | 寧波能源向全資子公司望江熱電增資... |
23:39 | 中國潮玩行業競爭趨向多元化 |
23:39 | 打通研發到制造閉環 一博科技構筑... |
23:39 | 從銅開采到銅基新材料 銅陵有色抓... |
23:39 | 51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 |
23:39 | 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二季度做市商評價... |
23:39 | 險資三季度權益投資信心指數回升 ... |
23:39 | 分紅險去年紅利實現率整體改善 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