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8月18日,立訊精密、星環科技2家A股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情持續高漲。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年內港股55家新上市公司中有10家A股公司,首發募資額約893.39億港元。此外,天岳先進已啟動招股,還有約90家A股上市公司正籌劃發行H股,目前進展包括提交備案資料、已遞交招股書、等待聆訊等。
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認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整體回暖,全球投資人及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市場估值與流動性顯著改善,AH股價差收窄,進一步提升了港股IPO對于內地企業特別是A股上市公司的吸引力。
涉及行業愈發多元
今年在港上市的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10家A+H公司中,有5家上市首日市值超過千億港元。
近期,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迎來更多便利。繼港交所5月份開通“科企”專線后,港交所IPO定價新規8月4日正式生效,適用于A+H發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門檻由原建議中“占H股總數的10%”改為“占A+H股總數的5%”,進一步提升A股公司在港IPO的積極性。
中國證監會對境外上市的備案審批速度也在加快。寧德時代的備案用時僅為42天,吉宏股份的備案用時為77天,最終這兩家公司從遞表到登陸港股用時僅三個多月。
港股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也進一步吸引A股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官網數據顯示,2025年前7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3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086億港元上升124%。
從行業分布來看,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行業愈發多元,不僅包括生物醫藥、電力設備,還有新能源、通信、食品飲料等多領域。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A+H股累計達161家,分布在有色金屬、醫藥生物、交通運輸等領域。伴隨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科技、新經濟企業陸續加入港股市場,將進一步提升相關行業的權重。
隨著更多A股“優等生”加入,A+H股有望進一步擴容。進入8月份以來,立訊精密、星環科技、臥龍電驅、軍信股份、云天勵飛等多家A股公司正式遞表,均勝電子、萬興科技、普源精電、可孚醫療等A股公司也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計劃及最新進展。
從市值分布來看,大部分籌劃赴港上市的企業市值規模較為可觀,多數企業總市值在100億港元以上,行業龍頭總市值更在千億港元以上。
顯露國際化強烈訴求
除了融資需求,國際化業務拓展成為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一大動力。不少A股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超30%,在港上市募資主要用于海外產能建設及研發、拓展國際市場業務等。比如,均勝電子、露笑科技等公司在公告中提及,赴港上市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場,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
在諶戈看來,港股市場擁有大量的國際長期資本,對科技企業的成長性具有較強的認同,可引入國際化的主權基金、長線基金及高凈值投資人,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股東結構,完善符合國際化標準的企業管理和公司治理結構,為公司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助力。
記者梳理發現,年內A股公司在港上市的基石投資者陣容較為強大,涵蓋了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及產業資本等。比如,藍思科技、恒瑞醫藥的H股IPO項目吸引了瑞銀集團,寧德時代吸引了中東資本科威特投資局等,三花智控吸引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國際巨頭。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建議香港特區政府采取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服務業,包括提升股市流動性、吸引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同時加強對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支援,并完善家族辦公室生態圈。
談及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需提前進行哪些準備?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合伙人鄧浩然表示,隨著更多資金涌入香港市場,市場流動性大幅提升。有意把握這一機會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應及早作出總體規劃,密切關注兩地監管機構最新出臺的政策和指引等。
在數據安全、跨境信息傳輸等方面,諶戈提醒,內地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要嚴格遵守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合規要求,提前對數據合規性展開梳理,并就潛在問題進行整改。考慮到赴港上市中會引入境外投資人,應考慮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業務運營是否涉及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或禁止領域。
鄧浩然還提醒,A股公司在準備港股招股書的過程中,要特別留意兩地信息披露,包括財務信息披露的一致性以及協同安排。
12:02 | 因地制宜多方聯動 山東證監局走訪... |
12:01 | 全面“亮劍”!證監會月內已開8張... |
09:53 | 央行副行長陸磊:支付產業要加快推... |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