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毛藝融)自去年新“國九條”出臺以來,一年多次分紅,成為上市公司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的重要手段。
以滬市為例,在經歷了2024年中期分紅“井噴”后,2025年的中期分紅再上臺階。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滬市公司已有406家(408家公司剔除2家僅一季度分紅公司后)上市公司公布半年報分紅方案,分紅公司數量和分紅金額再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六成公司連續兩年半年報“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滬市中期分紅漸成氣候。
近六成連續兩年“派紅包”
據初步統計,在上述406家公司中,有233家系連續兩年進行半年報分紅,占比高達58%,其合計分紅4884億元,占今年中期分紅總額近九成,是絕對主力,且總額同比再增1.6%,穩中有升。
近年來,滬市公司積極響應“提質增效重回報”倡議,增強股東獲得感。隨著一批持續響應“中期分紅”的上市公司脫穎而出,滬市中期分紅的穩定性、可預期性也在不斷強化。
百億級分紅陣營再上臺階。今年中期分紅超百億的公司中,包括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7家公司分紅額同比增長。例如,中國電信2025年半年報分紅165.81億元,同比增長8%。
中高額分紅陣營的派現水平保持了高度穩定。數據顯示,上述233家公司中,55家半年報宣告的分紅金額超5億元,其中76%的公司半年報分紅金額保持在上期水平或有所增加。例如,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半年業績高增長的同時,半年報分紅額分別為8.05億元和58.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120%,而重組實施完畢的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也給出了2025年半年報26.27億元的分紅計劃,同比增長96.7%。
更進一步,除了常規的年報分紅“不缺席”外,有26家公司去年半年報、三季報、今年半年報都進行了分紅,積極踐行“一年多次”派發紅包。去年多次分紅的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受益于電網投資建設力度,今年半年報業績增長分別為30%、24.6%,兩家公司此次分別計劃分紅2.41億元、2.55億元,同比增加34.3%、36.2%。
中期分紅持續“擴圍”
值得一提的是,406家公司中,除連續兩年均實施半年報分紅的公司外,剩余173家滬市公司是在新“國九條”提出“一年多次分紅”之后,首次在半年報進行分紅,成為滬市公司中期分紅“擴圍”的主要力量。
例如,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首次實施中期分紅,分紅金額超25億元,占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的20.83%。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6億元,同比增長101.92%。公司于2025年7月29日宣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元,共計派發現金紅利約10.03億元,這也是該公司在年初已經進行首次特別分紅10億元的基礎上,歷史上首次中期分紅。
中期分紅保持“高水準”
除了隊伍“擴容”,今年的半年報分紅還呈現出分紅比例創新高、大額分紅頻現的特點。
從整體現金分紅比例來看,2025年半年報的公司中期現金分紅比例的平均值約為57.42%,較2024年中期分紅比例均值40.95%大幅增長。
此外,有14家公司分紅比例超過100%,超五成的上市公司分紅比例在30%至100%之間。
例如,河南思維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9億元,同比增長23.35%;歸母凈利潤達3.04億元,同比增長59.76%。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2.1元,分紅總額8.01億元,占當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263.77%,超過100%。
又如,廈門吉比特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半年報、三季報分別派現3.23億元、1.44億元,到今年半年報給出“10派66”的分紅方案,對應金額4.74億元,同比增長46.7%,這一分紅占當期歸母凈利潤比例高達73.46%。
大額紅包依然搶眼。14家公司中期分紅金額超過百億元,55家公司分紅金額超過10億元,中期分紅“成色”足。例如,三大運營商中期分紅表現亮眼,根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三大運營商擬中期分紅總額合計超740億元。其中,中國移動中期分紅金額超540億元,為滬市最高。公司表示,2025年全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占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比例較2024年進一步提升,持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編輯 張昕)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