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港股市場再融資活動活躍,年內港股公司配售規模合計突破2000億港元大關。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期計,截至9月5日,年內港股公司累計完成281起配售,配售規模約2034.78億港元,同比增長506.33%,規模遠超過年內新股募資額。目前還有多家公司正在推進配售計劃。
配售機制是上市公司在無需股東大會額外批準的情況下,向特定投資者發行新股或出售舊股以籌集資金的行為。今年以來,港股配售活動顯著活躍,科技等資產迎來價值重估、上市公司加緊現金儲備、市場流動性顯著改善,全球資本再平衡下更多國際長線基金踴躍參與港股配售。
從發行方式來看,折價配售成為主流。多數企業采用折價方式吸引投資者。配售節奏明顯加快,“閃電配售”或“先舊后新”被廣泛應用,助力企業快速完成融資,應對市場變化和業務擴張需求。此外,中小盤企業配售尤為活躍,積極進行再融資。
科技與生物醫藥
行業主導
科技、醫藥生物公司成配售主力。按Wind行業分類數據,軟件服務、醫藥生物年內配售數量均在30起以上,相關公司配售活動頻繁,融資規模較大。個股方面,寧德時代、小米集團的年內配售規模居前,分別約435.09億港元、426億港元。藥明康德、融創中國、地平線機器人、信達生物、蔚來緊隨其后,配售規模均在40億港元以上。
國際長線基金對港股公司配售展現出濃厚興趣。以英諾賽科為例,公司7月22日公告顯示,其配售1358.4萬股H股吸引了國際長線基金參與,總訂單多倍覆蓋。
“隨著科技板塊的估值顯著提升,眾多科技企業把握市場窗口積極融資,今年再融資總額中接近40%來自科技企業。一些高新科技企業通過持續增發,上市后的再融資金額遠遠超過上市時的募資額,充分體現了全球投資人對科技板塊的長期看好。”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來科技峰會上表示。
以機器人企業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為例,公司7月28日成功完成H股配售,募資額約24.7億港元。自上市以來,優必選已進行多次配售融資,累計再融資額已遠超IPO募資額。
陳翊庭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科技產業實現多項振奮人心的突破,在AI領域已從“跟跑”轉向“領跑”,多家企業在機器人、半導體、新能源及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展現出強勁的創新爆發力,吸引了全球資本的廣泛關注。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亞太股本資本市場部主管張曉羽表示,年內恒生指數漲幅超25%領跑全球主要股指,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與市場韌性,融資活動同樣表現活躍。除了IPO融資額遠超去年外,上市后增發、老股轉讓及可轉債發行表現也十分亮眼,充分體現了市場再融資能力的恢復和投資者信心的持續提升。
募資多用于
研發投入和國際化布局
從資金用途來看,配售募集資金多用于研發創新、業務擴張、國際市場拓展、補充營運資金和優化資本結構。
港股上市公司傾向于將配售資金用于研發投入,特別是在創新藥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例如,信達生物7月4日完成配售,募資凈額為42.65億港元,約90%配售額將用于推進公司臨床及臨床前重點創新管線的全球研發等;一脈陽光在8月28日完成約5.87億港元配售,約40%募資額將用于研發人工智能應用平臺并提供醫學影像全流程的應用場景等。
新能源、有色金屬等領域的港股公司將配售資金用于業務擴展,包括開設新業務線、拓展海外市場、建設銷售網絡等。例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完成一筆大額配售融資,部分資金將用于海外業務發展。靈寶黃金3月18日完成2.29億港元的配售,配售款用于可能的并購機會。
市場流動性改善為企業再融資提供有力支持。根據香港交易所數據,今年前8個月,香港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248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68億元上升132%。
富達基金經理張笑牧表示,港股市場在供需結構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南向資金逐步聚合,抬升了港股市場的估值;另一方面,更多優秀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為港股市場引來了資產端的源頭活水,體現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果。例如,港股市場里,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相關的企業,盡管處于技術創新的高投入期,但在商業化方面陸續有超預期的進展。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