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9月7日,羅博特科、利歐股份相繼公告,籌劃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今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續升溫。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9月8日,年內已有11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目前,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即“A+H”公司)達161家。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升溫的核心動力來自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共振。港股市場具備國際資本匯聚的優勢,能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融資渠道,同時,“A+H”雙平臺有助于提升企業品牌國際影響力,滿足其全球化戰略布局需求。
政策紅利
促“A+H”上市升溫
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來科技峰會”上,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透露,今年前8個月,港交所新股融資總額達1345億港元,同比增長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總募資額的七成,體現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聯動。
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諶戈認為,近期,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度提升,背后有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從政策層面來看,一系列利好舉措相繼出臺。去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項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去年10月份,香港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今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增強全球市場拓展能力。”
“支持A股公司赴港上市,將帶來企業與國際資本雙贏格局。”劉祥東分析稱,對企業而言,赴港上市不僅能通過股權融資獲得長期資金,支撐研發、擴產等核心業務發展,還能借助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定價機制,優化企業估值體系。對香港市場而言,A股龍頭企業的加入豐富了市場行業結構,增強了市場流動性與活力,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中國資產國際融資中心的地位。
從市場層面看,年初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亮眼。截至9月8日收盤,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分別為27.79%、28.77%,在全球重要指數中表現突出。與此同時,南向資金年內凈流入額超1萬億港元。
大市值龍頭領銜
新晉“A+H”公司實力凸顯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A股大市值龍頭企業赴港上市。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晉11家“A+H”公司中,9家A股市值在百億元以上,其中有5家市值在千億元以上。這11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募資合計超900億港元。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A股企業赴港熱潮是全球化與市場優化的必然結果。今年“A+H”公司聚焦科技消費龍頭,企業均為細分領域冠軍,融資集中于研發與國際化,彰顯成長性。
劉祥東表示,今年港股上市的“A+H”公司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行業結構聚焦新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占比顯著提升,反映經濟轉型方向;二是估值定價更趨合理,H股相對A股折價率收窄,體現兩地市場估值體系加速融合;三是投資者結構國際化,上市后外資參與度提高,南向資金持續增配,推動公司治理改善和流動性增強。
創新上市方式
促進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在本輪“A+H”隊伍擴容過程中,除了傳統的遞表方式外,創新上市方式不斷涌現。例如,新奧股份擬通過全資子公司私有化新奧能源,并同步以介紹上市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浙江滬杭甬擬換股吸收合并鎮洋發展,實現“A+H”兩地上市。
田利輝表示,“A+H”創新上市方式如換股合并、私有化等,大幅簡化流程、降低風險成本,實現業務協同與高效整合,為“A+H”模式提供新范本。這一浪潮不僅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更推動港股邁向更成熟、多元的全球金融中心,彰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活力。
劉祥東表示,本輪“A+H”擴容潮中,換股吸收合并、私有化等創新方式是對傳統遞表模式的補充與優化,既滿足了企業差異化資本需求,也推動了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這些模式體現了企業對資本運作效率的提升和對產業協同的重視,為后續類似案例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劉祥東進一步表示,“A+H”上市方式創新不僅有助于提升資本運作效率,還有助于拓展紅籌回歸渠道,推動制度協同創新,加速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規則接軌,提升全球競爭力。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