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今年以來,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持續升溫。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9月9日,年內共有223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股份53.20億股,回購總額達1225.69億港元。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回購通常意味著上市公司和股東看好公司長期價值,且擁有較為充足的現金流。展望后市,當前港股估值處于歷史中低水平,投資價值仍然較高。
從港股公司回購金額來看,頭部企業集中度尤為顯著。今年以來,騰訊控股以488.52億港元回購金額位居榜首;匯豐控股、友邦保險位居第二、三名,回購金額分別為251億港元、176.93億港元;中國宏橋、中遠海控位居第四、五名,回購金額分別為53.98億港元、29.64億港元。
上述223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有44家公司累計回購超1億港元,有16家公司累計回購超5億港元,有10家公司累計回購超10億港元。
從行業層面來看,原本以互聯網板塊為主的單極格局被打破,今年以來,在醫藥保健、可選消費、信息技術等行業領域,上市公司回購開始逐漸活躍。
田利輝表示,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購呈現三大特征:一是互聯網與金融巨頭主導,騰訊、匯豐等回購顯著;二是行業擴散,消費、醫藥企業加入回購行列;三是操作分化,部分公司注銷股份提升每股收益,另一些公司則儲備庫存股用于戰略布局。
“頭部企業積極回購體現對自身發展的信心,也反映出去年港交所庫存股機制改革紅利正在激活市場活力,提升了公司的回購意愿。加之美聯儲降息預期,回購成為穩定股價、抵御波動的工具,消費與醫藥企業加大回購,反映行業復蘇預期。”田利輝說。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持續回暖,恒生指數逐漸走高,部分公司對市場前景的預期更加明確。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9日收盤,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均達30%左右。與此同時,南向資金年內凈流入額超1萬億港元。
田利輝表示,政策、估值與市場信心共同推動了今年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潮。
“盈利能力改善支撐港股上漲。”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全部港股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0.67%,全部港股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59%。分行業看,今年前8個月股價漲跌幅與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速正相關性較強。其中,醫療保健業、材料、信息技術行業的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6.43%、54.63%、42.76%,業績增速居前,行情表現也居前。
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近日,港股整體顯示出更強的韌性。當前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增強,美元走弱跡象逐步顯現,外資有望回流新興市場,港股優勢再次凸顯。行業配置方面,港股電子、汽車、傳媒等板塊景氣上修,且估值更優,前期漲幅亦相對落后,有望在景氣板塊結構切換中進一步受益。
楊超也表示,當前港股估值分位數處于歷史中上水平,展望未來,預計港股市場總體震蕩向上。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