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對于社會經濟的拉動能力有多強?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蘇超”前六輪比賽江蘇線下監測的旅游、出行、餐飲、住宿、體育五個場景合計實現服務營收379.6億元,同比增長42.7%。
為進一步解析體育經濟,日前,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力盛體育公司董秘馬笑。他表示,近年來,國家政策鼓勵各地舉辦體育賽事,帶動大眾消費意愿提升,體育產業“乘數效應”顯著。
馬笑認為,體育賽事開發包括上游的賽事IP運營、下游的票務平臺運營、文創衍生品售賣等,其中賽事IP最為核心。大眾運動品類,比如足球、籃球、馬拉松,以及人均消費水平較高的高爾夫、網球、騎行等項目均有進一步開發的機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期節目。
監制:彭春來 趙學毅
策劃:矯月
主編:左永剛 徐嘉碩
記者:金婉霞
攝像:劉笑辰 鄭凱鵬
剪輯:劉笑辰
制作:劉玉敏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