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集中發布多份汽車召回公告,法拉利、廣汽豐田、一汽豐田、寶馬、斯泰蘭蒂斯等車企宣布召回部分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
從保險絲盒短路到組合儀表黑屏,從螺旋彈簧強度不足到高壓系統誤關閉,各類安全隱患直指車輛行駛核心安全,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悉,車企將通過免費檢修、程序升級、部件更換等方式消除隱患。相關召回行動再次凸顯了我國汽車缺陷召回機制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筑牢道路安全防線中的關鍵作用。
聚焦細節問題
排除安全隱患
從本次召回涉及車型的安全隱患來看,既有硬件制造環節的疏漏,也有軟件程序設計的缺陷,涉及車輛制動、行駛穩定、信息顯示、電氣安全等多個核心領域。
寶馬品牌的召回聚焦電氣安全與高壓系統風險,召回車輛總數超23萬輛。其一是部分進口5系、國產X5和5系汽車,因起動器發電機電源連接器未按規格生產,導致接線柱與線束端子連接松動、電阻異常增大,極端情況可能引發行駛中熄火或發動機艙起火。車企將通過檢查并更換起動器發電機、維修或更換相關電纜消除隱患。其二是寶馬i系列純電動車型的大規模召回,涵蓋進口i4、i5、i7、iX以及國產i3、i5、iX1、iX3等車型。這些車輛因絕緣故障監測機制問題,在特定工況下高壓系統可能誤關閉,導致驅動單元失去動力,直接增加碰撞風險。通過免費軟件升級,可優化監測邏輯,避免系統誤動作。
合資品牌豐田的召回涉及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兩大體系,隱患主要是軟件程序與硬件制造等方面問題。其中,廣汽豐田的召回涉及全新第九代凱美瑞、雷凌、凌尚、鋒蘭達四款車型,總量超9萬輛。一部分車輛因組合儀表控制程序設定不當,在啟動初期可能出現儀表黑屏,導致車速、警告燈等關鍵駕駛信息無法顯示。針對這一問題,車企將通過免費升級組合儀表控制程序解決。另一部分車輛由于制造過程中熱處理不當,致使前懸架的螺旋彈簧強度不足。車企將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檢查螺旋彈簧生產批次,對不良批次的螺旋彈簧進行免費更換,以消除安全隱患。一汽豐田的亞洲龍、卡羅拉、亞洲獅、卡羅拉銳放等國產車型,以及雷克薩斯LM系列、豐田埃爾法、皇冠威爾法等進口車型也因組合儀表程序問題被召回,總量超9.6萬輛,解決方案與廣汽豐田類似,對非PHEV車型升級程序,對PHEV車型視檢查結果升級或更換儀表。
此外,斯泰蘭蒂斯(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召回的3339輛進口全新大切諾基4xe存在空調系統的安全關聯隱患。超豪華品牌法拉利宣布召回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期間生產的381輛進口Purosangue汽車,其保險絲盒電源正極與乘客側腳踏板支架可能發生接觸,進而導致保險絲盒內部短路。
健全召回機制
暢通溝通渠道
此次多家車企集中啟動召回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我國汽車缺陷召回制度體系持續完善、高效運行的具體體現。從法規依據到執行落地,從車企響應到監管監督,一套全鏈條的安全保障機制正在筑牢消費者出行安全的“防護網”。
法規先行是召回機制有效運行的基礎。本次所有召回行動均依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開展,這兩部法規明確了缺陷汽車產品的定義、召回程序、車企責任及監管要求,為召回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撐。
在具體執行環節,車企的響應速度與解決方案的針對性成為關鍵。從公告內容看,各車企均已完成召回計劃備案,并明確了召回起止時間、涉及車輛范圍、隱患原因及解決措施。解決方案上,車企均承諾免費服務,包括安裝隔板、升級程序、更換部件等,直接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避免因費用問題導致車主放棄召回,確保隱患徹底消除。
車主通知與信息查詢渠道的暢通,是召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各車企通過掛號信等方式直接通知相關車主,確保精準觸達;同時公布官方熱線,方便車主咨詢詳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則通過召回中心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提供統一信息平臺,車主可查詢召回范圍、反映缺陷線索。這種透明化的信息公開機制,既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強化了社會監督,推動召回工作落到實處。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會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消費者而言,召回是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夠及時消除車輛潛在風險,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對車企而言,主動召回雖短期內可能產生成本壓力,但長遠來看,是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品牌信譽的必然選擇。
隨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車輛的電子電氣架構日益復雜,“軟件定義汽車”的特征愈發明顯,這既帶來了產品創新,也增加了潛在風險點,如本次召回中頻繁出現的程序設定問題、高壓系統監測問題等。在此背景下,召回機制也需與時俱進,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等新領域的監管適配,完善缺陷線索收集、風險評估、召回效果評估等全流程管理,讓制度防線始終跟上產業發展步伐。
“此次多家車企集中召回,是我國汽車缺陷召回機制高效運行的生動實踐。隨著制度的持續完善與車企責任意識的增強,汽車產業也將在安全與創新的平衡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00:36 | 衛星互聯網快速發展 產業鏈上市公... |
00:35 | 上市公司“炒股” 要出奇更要守正 |
00:35 | eVTOL電源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商業化... |
00:35 | 破解“內卷”重塑生態鋰行業加碼創... |
00:35 | 消除隱患保障行駛安全 五家車企宣... |
00:35 | 首單清潔能源持有型不動產ABS成功... |
00:35 | 維護持有人利益 多只QDII基金限制... |
00:35 | 受益于權益市場行情向好 7月份標品... |
00:35 | 北京市商業銀行響應新政要求 全力... |
00:35 | 公募基金QDII業務再現申報 年內第... |
00:35 | 前7個月“保險版”ABS登記規模超22... |
00:31 | 房地產債務重組從“有效化解”邁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