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見習記者 楊潔
“2020年11月,隨著汽車促消費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國內汽車市場加快復蘇,消費需求繼續擴大。新車銷量、二手車交易量、機動車回收數量等主要指標累計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12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據高峰介紹,11月新車產銷量分別為284.7萬輛和277萬輛,同比增長9.7%和12.6%,銷量連續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1-11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下降3%和2.9%,降幅均比上半年收窄14個百分點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11月銷量為20萬輛,同比增長104.9%;1-11月累計銷量110.9萬輛,同比增長3.9%,首次由負轉正。
“汽車消費市場持續回暖,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疫情形勢的穩定向好、國民經濟的不斷回暖、民眾消費信心的提振以及全國各地政策的支持,很多人曾經被壓抑的汽車消費需求都在逐漸釋放。”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院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這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來看。供給方面,我國汽車全產業鏈已經在疫情之后得到了全面復蘇,原材料供給和中間產品制造等都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因而充足的產能支撐了汽車市場的供給。需求方面,為了拉動國內需求,汽車促消費政策頻繁落地,帶動了人們消費的積極性,再加上疫情期間壓抑的消費欲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從而共同支撐了汽車市場的加快復蘇。
政策面助力激發車市活力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出臺政策“大禮包”提振汽車消費市場,其中“新能源汽車”“汽車下鄉”等更是成為高頻詞。例如,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各地調整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就國六排放標準調整,新能源汽車購置、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等內容作出具體規定。
此外,5月份,湖北省印發《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落實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和二手車銷售增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下鄉惠農”活動。4月份,廣州市出臺《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從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加快更新換代、營造汽車消費環境三個方面,支持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付一夫表示,一方面,汽車是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老百姓來說,車是僅次于住房的最大消費品,而汽車零售總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一直不低;另一方面,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量占比較大,其產業體系龐大、制造工序復雜、對于技術的要求較高,可以說,汽車工業既是支柱型產業,又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在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外,汽車工業在帶動就業、增進稅收、助力貿易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促進車市回暖的目的除了提振消費市場,對于帶動產業端的復蘇與升級來說同樣是重大利好。”付一夫進一步表示。
未來車市兩大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銷售走俏,1-11月累計銷量首次由負轉正。對此,盤和林分析稱,首先,從客觀趨勢來看,新能源車逐步替代燃油車是必然的趨勢,這也是科技發展的趨勢。其次,新能源汽車相關制造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汽車質量的穩步提升,包括刀片電池的應用等,解決了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有關續航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疑慮,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在北方很多地區,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冬季實行了包括單雙號限號等政策在內的交通限行措施,而新能源車并不會受到限號的影響,這也是人們選擇新能源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可以和燃油車分庭抗禮,市場規模占比會越來越大,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諸多廠商新的角斗場。”在盤和林看來,未來汽車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在新能源汽車,主要有以下幾個節點,首先在續航方面,隨著刀片電池的研發成功以及一系列新能源材料的成熟,在新能源汽車能夠實現續航質的飛躍以及抵抗溫度造成的續航損耗的情況下,該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高速的增長。其次是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的即時響應速度快于燃油車,因此自動駕駛將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又一增長點,當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等技術逐漸成熟配合車聯網的完善,這也將引領又一輪的新能源熱潮,而這些新能源的熱潮都將帶動整體汽車市場的繁榮。
“總體上看,未來車市的增長點主要在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地區下沉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的城市有66個,其中超過200萬輛的有30個,而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等11個城市超過300萬輛。這說明越是低線城市,汽車保有量越低,而差距同時也意味著待挖掘的潛力可期。而前不久國常會上明確提出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恰恰是精準地發力激活下沉地區的汽車市場,預計后續國內車市有望迎來較好的增長勢頭,并打開更大市場空間。”付一夫表示。
(編輯 孫倩)
23:37 | 發力BC技術破“內卷” 隆基綠能預... |
23:37 | 部分原材料漲價 南僑食品多措并舉... |
23:37 | 洛陽鉬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最高達91... |
23:37 | 重要股東籌劃控制權變更 揚電科技... |
23:37 | 百隆東方:業績預增主要是訂單飽滿... |
23:36 | CXO行業迎來拐點? 奧浦邁上半年凈... |
23:36 | 2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凈... |
23:36 | 受益制冷劑供應趨緊 多家氟化工上... |
23:36 | 已有323家A股公司披露籌劃2025年中... |
23:36 | 招商蛇口斬獲前海宅地 樓面價創深... |
23:36 | 半導體多細分領域公司中期業績向好... |
23:36 | AI眼鏡市場火熱 產業鏈公司紛紛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