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8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凱瑞鷗”首次實現遠海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這一突破不僅創新了海上物資補給模式,更標志著我國在海陸低空物流場景應用中邁出關鍵一步。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空物流產業未來前景廣闊,小型無人機率先商業化,正在末端配送場景中加速滲透,中大型無人機正經歷從技術驗證到規模應用的關鍵期。未來5年,我國低空物流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據悉,“凱瑞鷗”裝載新鮮水果和緊急藥品等物資,從深圳陸地起降點起飛。經過58分鐘的跨海域飛行,降落在距離深圳海岸線150公里的海上油氣平臺,成功完成了運輸任務。
長期以來,我國海上石油平臺的物資補給主要依賴船舶運輸,單程耗時10小時或以上。緊急情況下則需調用直升機,但單次飛行成本較高。此次試飛實現了海陸長距離低空緊急物資運送等場景的新突破。
低空物流的應用場景正加速拓展。7月30日,大灣區首條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開通。一架裝載海鮮的物流無人機從珠海唐家港起飛,跨越珠海、中山、廣州三市82.9公里后,精準降落在廣州億航未來城穗港碼頭,打通了一條“廣珠低空通道”。該航程歷時約55分鐘,相較于傳統陸運,能節省約60%的時間,此次飛行成功驗證了城際長航程物流鏈路的真實運營可行性。
在小型無人機末端配送市場,商業化加速推進。以深圳為例,其支持美團、豐翼科技等企業擴展低空支線物流、末端配送業態,在商圈、公園、醫院、高校等場景開通的無人機物流航線已超過300條。咖啡、盒飯、血液、珠寶、黃金、電子元器件、生活物品……如今,在深圳空中“飛行”的物品種類越來越豐富。
低空物流的商業化發展路徑逐步清晰。郭濤表示:“小型無人機在末端配送場景已完成技術可行性驗證,尤其是在鄉村、山區等復雜地形中展現出不可替代性,行業領軍企業已通過固定航線模式實現常態化運營。在城際長航程物流領域,大型無人機依托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與氫能技術突破,正逐步解決續航瓶頸,但該場景仍需跨越適航認證、跨區域空域協同管理、全生命周期經濟性測算等門檻。預計短期將以短途高頻配送為主力,中長期將向300公里以上中長途運輸延伸。”
產業鏈企業緊抓機遇
“低空物流產業鏈企業包括零部件生產商、整機制造商、配套服務商和運營服務平臺。目前,產業鏈上下游多數企業處于從技術驗證向規模化商用的過渡階段,正積極挖掘市場機會。”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射頻前端供應商格蘭康希通信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已應用到低空經濟領域。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2024年研發、2025年送樣的超高效率、大功率無人機產品,市場需求表現突出。公司目前已收到頭部客戶相關產品的批量訂單。此外,公司在與頭部廠商的商務洽談中,也看到后期其他多款產品的廣闊應用市場。”
輕量化龍頭企業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有著清晰的商業規劃。公司近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無人機載物場景中,公司基于eVTOL技術研發的無人機產品可在40公里范圍內攜帶最高重達200公斤的貨物,將部署于傳統運輸方式難以觸及的領域,并可擴展至現有陸運或海運物流基礎設施,從而構建起全新的供應鏈與運輸線路。”
四川九洲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九洲智空無人機混合物流運營系統,已成功打造全國首個低空混合物流場景。公司方面表示:“該系統在智能調度與空域管理、高精定位導航、自主避障與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領域具備行業領先優勢,并已與地方政府、郵政、順豐及相關無人機企業達成合作。目前,該系統已在四川綿陽及周邊地區實現常態化運營測試,試點成效顯著,具備全國推廣的規模化應用潛力。”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低空物流市場正處于發展窗口期,產業鏈生態加速構建。企業需要在技術層面加快適航認證進程、在商業模式上積極與下游企業共同探索,把握行業發展紅利。”
00:08 | 東珠生態擬收購凱睿星通跨界衛星通... |
00:08 | 亞盛集團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
00:08 | 成大生物疫苗“出海”戰略穩步推進 |
00:08 | 弈柯萊聯合創始人瞿旭東:以商用導... |
00:08 | 愛詩科技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 |
00:08 | 藍科高新大力布局氫能、光熱儲能等... |
00:08 | 探營第26屆中國光博會:光通信技術... |
00:08 | 阿里巴巴發布“高德掃街榜”支持線... |
00:08 | 三大運營商均已布局eSIM手機業務 |
00:08 | 多家上市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 |
00:08 |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 |
00:07 | 擴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 合格境外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