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布2018第三季度宏觀政策報告,報告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需要保持積極,尤其是財政政策在“堵后門”的同時需更加積極“開前門”,為公益和準公益基建投資安排合理資金來源,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合理安排政策改革順序,在承擔調整壓力的過程中“有擔當”。
破解民企融資難
也需總量政策配合
展望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由于目前的經濟動能仍以投資拉動為主,但投資的三股拉動力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前景均不容樂觀,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不斷加大。
具體來說,報告認為,盡管下半年以來,穩投資系列政策信號不斷加強,但基建投資即便反彈也難有很大起色,資金來源仍是突出問題,符合現行政策法規要求的合理資金安排遠不足以支撐當前龐大基建規模。制造業投資增速從今年3月份的3.8%持續回升至9月的8.7%,裝備制造業與原材料加工行業是拉動制造業投資回暖的主要行業,但推動本輪制造業投資復蘇的動力主要來自于企業利潤增速的回升,展望未來,這些驅動因素都有所減弱,制造業持續回升空間有限。至于房地產市場,報告則認為,目前房地產已經開始出現下行態勢,未來有過度下滑的風險。
“房地產市場現在的突出問題是銷售下滑,房企資金壓力加大,進而會影響到購地意愿,如果這個問題在未來幾個季度更加突出,將會進一步加重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說。
破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為當前宏觀政策的一大著力點,但已出臺的政策多屬于結構性政策,CF40成員、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對記者表示,民企融資困境試圖用結構性政策來破解,但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因為之所以本輪經濟下行過程中民企融資困境突出,與前期去杠桿政策疊加下總量信用快速收縮有關,使得結構性問題矛盾凸顯。
因此,伍戈認為,目前困擾民企融資的并不是簡單的結構性問題,也不能單靠結構性政策來解決,而是需要總量政策予以配合。“尤其是當前基建和房地產領域依舊低迷,兩大行業需求較弱,無法有效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的擴張。”
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
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報告認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需要保持積極,同時加快金融市場補短板。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積極調整,未來宜繼續保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保持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足夠容忍度,發揮匯率自動穩定期的作用。
然而,更大的“作為”應該在財政政策。報告就建議,現行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定為地方政府舉債關上了“后門”,但為了保障合理的基建投資規模,必須盡快打開相關建設項目融資的“前門”,增加財政赤字非常有必要。
張斌強調,現行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定關上了地方政府不規范融資的“后門”,但還需要打開“前門”。為避免基建投資過度下滑并持續拖累經濟增長,需要額外提高財政赤字率不低于3個百分點。避免赤字率與債務率上升引發過高風險的關鍵不僅在于控制債務率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債務所對應的投資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投資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或東部沿海地區往往更為有效。
從國際比較看,發達國家過去10年平均財政赤字率都很高,2008~2017年期間,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等經濟體的財政赤字率分別為6.9%、6.8%、6.0%和3.5%,同期中國僅為1.5%。張斌稱,赤字率較低的歐元區出現了主權債務危機,而其他國家則幸免于此,可見從赤字率和債務率維度判斷風險并不可靠。
CF40資深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表示,財政政策在“開前門”的同時,還要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增加地方政府投資決策的透明度,提升投資決策的專業性,減少盲目投資,提升投資效率。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的信用評估制度,建立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作為在市場上發債的評估依據,加強地方政府的債務約束體制。三是完善國債、地方債的二級流通市場。四是加快健全中國社保體系建設,“這需要投入更多的財政資源,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未來會進入急速老齡化時期,在此之前要抓住窗口期抓緊布局。”
00:28 | 上市公司接力中期分紅“盛宴”傳遞... |
00:28 |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3% 經濟穩... |
00:15 | 《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 |
00:15 | 暢通“數字橋梁” 跨境電商領域成... |
00:15 | 多地優化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提... |
00:15 | 拆解信貸“成績單” 資金流向了哪... |
00:15 | “因城施策”成效明顯 房地產朝止... |
00:15 | 券商人才結構升級 彰顯行業轉型成... |
00:15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 深海科技企業掘... |
00:15 |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迎“上新”潮 商... |
00:15 | 外資機構謀劃“加倉”中國資產 |
00:15 | 今年二季度理財公司新發產品環比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