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見習記者 彭衍菘
隨著基金三季報發布完畢,各類產品業績表現揭曉。
在三季度多種類型基金的成績榜中,采礦業、金融業頻頻出現在多類基金產品凈值收益率前100名的重倉板塊中;在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中,煤炭概念基金多數上榜。
Wind數據顯示,以投資類型來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另類投資的凈值增長率榜首產品的成績分別達到了10.09%、15.13%、3.59%、20.95%。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多份基金三季報內容顯示,表現優異的基金產品在不同資產配置的選擇上順勢而為,煤炭、地產、非銀金融等順周期板塊表現突出。對四季度的市場機會仍保持樂觀,將積極挖掘經濟復蘇背景下的各類投資機會,實現凈值的穩步增長。
公募基金三大類業績揭曉
采礦業與煤炭頻現
在公募基金中,比較主流的產品主要有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
三季度,來自債券型基金的長城穩固收益債券A(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以3.59%的凈值增長率居于全部債券型基金業績榜首,遠跑贏同期0.23%的業績基準。
三季報顯示,長城穩固收益債券A主要通過投資固定收益品種,同時適當投資具備良好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在控制基金資產凈值波動的基礎上,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除了債券型基金以外,在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分別占據不少產品份額。截至10月29日,據Wind數據統計,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產品數量分別占全市場基金數量比重的39.98%、19.51%。
在產品數量占比最高的混合型基金中,萬家精選A以15.13%的凈值增長率居于榜首。不僅如此,前10名中,萬家基金旗下5個產品包攬前5名,投資組合方面均偏好“采礦業”,資產凈值占比均達84.23%以上。
對此,上述萬家基金多份三季報中顯示:“在投資方面,基于對經濟回升的預判,我們適度調高了冶金煤和化工煤的比重,增加了組合的彈性。”
與此同時,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部分反映出熱門板塊的周期表現。
在股票型基金凈值增長率前10名中,名稱含有“煤炭”的基金產品占據了7個席位,國泰中證煤炭ETF以10.09%居于榜首,富國中證煤炭A、國聯中證煤炭A等其余6只居于其后,均達到9.46%以上。
因順勢煤炭三季度周期,績優基金業績一騎絕塵。國泰中證煤炭ETF三季報顯示,風險收益特征上,主要采用完全復制策略,跟蹤中證煤炭指數,其風險收益特征與標的指數所表征的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相似。該基金三季度的凈值增長率為10.0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6.34%。
“隨著今年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工業用電、非電用煤需求有持續提升的勢頭,疊加夏季高溫用電量激增,帶動煤價上行,煤炭ETF因此有所創收,高分紅品種也在三季度更加受到市場青睞。”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百強績優基金抓住周期
重倉金融業與采礦業
結合所有基金產品三季報情況,基金經理都熱衷投資了哪些行業?
全部基金中,從三季度凈值增長率前100名基金產品來看,將金融業和采礦業作為第一重倉行業的最多,分別占到34只和22只。
整體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下簡稱“信息技術業”)在三季度中最受基金熱捧,有3696只基金產品將其作為第一重倉行業;“金融業”次之,為3007只基金產品重倉行業之首選。二季度,在全部基金中凈值增長率前100名中,第一重倉為信息技術業的基金產品占據了31名。不難看出,信息技術業受到廣泛投資關注。在Co-Found智庫金融行業研究負責人聶清云看來,兩個季度的前100名的重倉行業變化也顯示出市場投資熱點的變化。
對于后市投資機會,基金經理們又如何看待呢?
對于四季度展望,根據恒生前海恒源泓利A三季報表述,今年4季度至明年全年,主基調應該是新一輪庫存周期的主動補庫階段為主要驅動力帶動經濟回升,并伴隨地產筑底和短期修復。
摩根士丹利基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明年財政力度將加大,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得到改善,A股市場值得樂觀。”
(編輯 上官夢露)
18:23 | 銀禧科技:公司輕量化材料是重要產... |
18:23 | 永冠新材:公司部分產品可應用于外... |
18:23 | 有研新材: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 |
18:23 | 珍寶島:截至2025年7月10日A股股東... |
18:23 | 鎮洋發展: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 |
18:23 | 至正股份: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正在有... |
18:23 | 智動力: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股... |
18:23 | 智立方:截至2025年7月10日公司股... |
18:23 | 中國海防:7月3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18:23 | 中國海防: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 |
18:23 | 中國化學:公司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 |
18:23 | 中旗股份:公司未生產硅基新材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