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在“三條紅線”和融資持續收緊的背景下,頭部房企強者愈強的態勢越發凸顯。碧桂園日前發布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3030.9億元,同比增長13.54%,連續6個月實現累計同比增長;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建筑面積3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36%。
主業持續領跑的同時,碧桂園布局多年的多元化業務也加速商業落地,在機器人等賽道上率先實現突圍。據悉,日前,由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集團(下稱“千璽機器人”)開發的16款餐飲機器人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尋味AI,探秘海洋”機器人美食嘉年華正式亮相,從10秒烹飪一個漢堡,30秒制作一杯冰淇淋,再到雙機械臂拉花現磨咖啡等,為現場的游客們帶去了快捷、衛生和富有科技感的全新餐飲體驗。
除了旗下機器人首度集結大型主題公園,對于千璽機器人而言,此次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合作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公司有望借此切入擁有巨大潛力的旅游市場,通過助力智慧景區建設,開辟餐飲機器人的應用新場景。
切入智慧餐飲全新場景
站上旅游大市場風口
成立于2019年5月份的千璽機器人是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致力于餐飲機器人的應用研發。在去年疫情最為嚴峻的時期,許多餐廳被迫停業,千璽機器人第一時間就捐贈了多臺自主研發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24小時為隔離點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
這一舉動在贏得輿論點贊的同時,也讓市場看到了餐飲機器人的更多發展可能性。此后,千璽機器人也不斷加快商業落地步伐。目前已有多家機器人餐廳正式對外營業,打造涵蓋中餐、火鍋、煲仔、粉面、漢堡、麻辣燙及單機設備為組合的“6+1”業態模式。
而此次與海昌海洋公園的深入合作,則意味著千璽機器人又已打開一個新的市場。據了解,為提升“全域旅游”創新開發應用,海昌將在全國十個園區引入超過150臺餐飲機器人,成為行業內首家大規模引入餐飲機器人的頭部文旅企業。
對于切入旅游市場,千璽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肖然十分樂觀。他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無接觸化和打破時間、空間的市場需求都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機器人餐飲正是在這種趨勢里應運而生。
“機器人首先滿足無接觸的需求。后疫情時代,這是全人類的一個需求。機器人餐飲可以24小時運作,大大延長了大家的消費時間。同時,機器人餐飲可以打破空間限制,在任何地方提供食品,為新型的餐飲行業提供了應用場景,也為整個景區提供了餐飲的新解決方案。”他說道。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慧旅游建設已成為各省市旅游開發建設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扶持政策頻頻落地,助推智慧景區建設。而智慧餐飲作為智慧景區建設的重要一環,無疑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此外,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此前表示,根據保守預測,明年我國旅游業就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水平。到“十四五”末期,將會形成一個百億人次、十萬億元消費的國內旅游大市場。
多重因素疊加下,一個新的巨大的藍海市場正在形成。對此,千璽機器人也正加快在各大景區的布局,以期搶灘更多市場份額。據悉,目前千璽機器人已在全國27個省市投放餐飲機器人設備超過2000臺,其中覆蓋景區過百家,設備占比達七成。
多元化布局漸入佳境
助力業績可持續增長
不只是餐飲機器人,事實上,隨著地產行業步入存量時代,近年來,碧桂園一直積極探索房地產主業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早在2018年,公司就開始在機器人、現代農業等多個賽道展開多元化布局,并于2019年進一步將之確認為和地產主業并列的兩駕“馬車”。
在機器人賽道,碧桂園另一個重點發力領域是建筑機器人,目前也已廣泛進入應用階段。碧桂園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現有在研建筑機器五十余款,覆蓋主要建筑工藝工序。其中近四十款投放工地測試應用,施工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較人工作業大大提高,有十多款進入產品化階段,經濟效益可觀。自主研發的自升造樓平臺、智能施工升降機作為配套設備,已投入工地試用,助力建筑機器人施工,提升安全性,節省人力成本。截至2020年7月份,公司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300多項,獲授權近550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此外,碧桂園旗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重點布局農業全產業鏈,目前已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在今年3月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宣布公司“未來三年每年錄得10%以上的權益銷售額增長,并保持各項經營指標同步增長”的同時還透露,“博智林機器人和機器人餐廳都將在明年實現盈利。”
而隨著這些多元化業務的漸入佳境,碧桂園也有望進一步實現業績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國內房地產行業市場容量逐步達到頂峰的環境下,多元化業務在未來碧桂園營收端的貢獻會持續增長,在提升碧桂園整體盈利能力的同時,也有望推動公司估值重塑。
“新業務一定會成功,而它們的成功一定會給股東和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回報。”在此前的業績發布會上,莫斌信心十足地強調。
(編輯 崔漫 才山丹)
12:35 | 中銀協:截至2024年末消金公司資產... |
12:08 |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新勢力北芯生命沖... |
11:13 | 海關總署: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 |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