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8月30日,安旭生物披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3億元,同比增長1100.35%;歸母凈利潤28.78億元,同比增長1323.67%。公司研發新冠抗原檢測、新冠抗體檢測等系列產品,為客戶提供了完整的新冠解決方案,產品獲得客戶的認可,使得公司訂單顯著增長。此外,公司開發的猴痘檢測相關產品已獲得歐盟CE認證。
業績大幅提升離不開持續加強產品研發創新、注冊投入以及深化技術平臺建設,上半年,安旭生物研發投入總額達6.5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3327.72%,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1.0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17個百分點。
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建設的同時,安旭生物加快構建產學研新發展格局。8月30日下午,安旭生物與浙江大學在杭州舉行了聯合研發中心簽約揭牌儀式,雙方簽訂了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協議、共建聯合研發中心聯合培養協議。聯合研發中心將打造以浙江大學科研技術為主導,以安旭生物產業鏈為基礎,致力于生命健康領域前沿技術開發應用的科研與產業化平臺。
安旭生物董事長、總經理凌世生表示:“2021年11月上市后,公司加大科研費用的投入,加快科研人才隊伍的建設,加速上下游產業鏈的資源整合和合作創新等,這些舉措都為未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浙江大學共建聯合研發中心是安旭生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安旭生物基于這個共建平臺在科研創新研發與應用上將不斷取得突破,承載更多戰略新興項目,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同時為校企雙方合作與生物醫藥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做出貢獻。”凌世生談到。
據了解,此次雙方共建的生物醫藥聯合研發中心將充分發揮浙江大學材料科學領域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與安旭生物研發設備優勢、產業化優勢,打通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集成整合產學研優勢資源,共同推進新材料、納米技術和生物醫藥產業升級及創新發展。
浙江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開發部部長翁宇表示,希望聯合研發中心為浙江大學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起到積極作用,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助力安旭生物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企業,為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貢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安旭生物與浙江大學還就基于熒光編碼微球的液相生物芯片技術、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單分子熒光檢測技術、納米抗體制備和應用等的未來發展展開了深入的學術分享和技術交流。安旭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雙方在納米抗體制備等方面進一步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全面合作已經奠定了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納米抗體具有技術前瞻性和廣闊應用前景。目前臨床在研數量全球范圍20余個,大部分還處在臨床I期或II期。
據披露,上半年,安旭生物已經建立了重組抗體、生物活性酶、納米材料新研發技術平臺。公司基因重組抗原類產品完成了艾滋、梅毒、新冠抗原等原料的開發,合成抗原類產品完成PCP、MDMA、部分新型毒品類材料開發、抗體類產品完成新冠抗體、阻斷劑、PCP、MDMA、部分新型毒品類抗體材料的開發。
安旭生物表示,公司實現近百種試劑產品所需抗原抗體原料的自供給,占生物原料需求的60%以上,在新產品推出、產品質量和成本控制上形成了顯著的競爭優勢,同時在布局將核心生物原料產品推向市場。
此外,在化學發光技術平臺上,安旭生物在磁珠試劑、標記工藝以及底物配方等方面進行了的技術研發,改善了試劑的穩定性,在傳染病、心肌炎癥和毒品檢測等領域進行了產品開發,同時結合POCT小發光機子,即將推出單人份化學發光試劑產品。
(編輯 何帆)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