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悅
A股市場上,銀行板塊的上行態勢已持續演繹近兩年時間。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銀行指數(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6%,較2023年底上漲更是逾五成。
銀行板塊價值重估的“臺前”,是已獲得數據印證的多路機構資金涌向銀行股。在更深層次的“幕后”,多位受訪人士表示,銀行板塊價值重估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具有多重戰略意義,同時也有利于上市銀行增強融資能力,并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臺前”:
多路資金涌入銀行股
在2023年10月份中央匯金宣布增持國有四大行股份后,國有大行股價應聲走高,拉開這一輪銀行股“大象起舞”的序幕。
由此至今,銀行股整體走出上揚行情,多家上市銀行股價頻頻創下新高。Wind資訊數據顯示,銀行指數2024年累計漲幅超過34%;今年以來,該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6%,6只成份股累計漲幅均超過30%。
業界普遍認為,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低波紅利市場策略延續,低估值、高股息且市場波動性較小的銀行股具備較強的資金吸引力。
數據顯示,盡管A股銀行股近年來持續處于估值修復通道,但由于前期估值折價,目前九成以上銀行股仍未走出破凈(市凈率小于1倍)。與此同時,在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行至1.65%左右、一年期存款掛牌利率降至1%以下的環境下,分紅穩定的銀行股平均股息率在4%左右。
“資金維度的變化對銀行板塊表現亦有重要影響。”中歐紅利精選基金經理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保險資金配置銀行股需求不減,且有下沉配置趨勢;同時,被動資金定價權有所下降,公募基金改革環境下主動型公募基金定價權邊際上升,對板塊內輪動產生重要影響。此外,AMC(資產管理公司)等非傳統機構亦成為邊際增量資金。
北向資金是另外一股重要的資金力量。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向資金對銀行股的持倉市值為2542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266億元。
多位受訪機構人士提到,過去主動權益類基金對于銀行股的配置整體處于低配區間。受今年5月份證監會印發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公募基金新規”)政策推動,主動權益類基金增配銀行股或具備動力和空間。
劉勇表示,當前近一半主動型公募基金第一大業績基準為滬深300指數,其中銀行股權重高達15.7%,位居各行業首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動型公募基金重倉銀行股比重僅3.8%,欠配非常明顯。“盡管主動型公募基金不太可能完全復制指數,但是出于盯住、跑贏業績基準的考慮,有增配深度欠配板塊的動力。”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對銀行股有較大增配空間。”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募基金新規多次強調業績比較基準作用,約束強化業績比較基準,或引導基金配置銀行板塊的比例向指數權重抬升。同時,長周期考核機制也將引導公募基金重視銀行股穩健收益屬性。“國有大行增配空間相對更穩定且長期確定性較高,中小銀行增配空間則更多依賴于自身經營特色與區域經濟發展,短期彈性可能更大。”
中國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表示,公募基金新規還有望進一步促進指數基金提質擴容加速,上市銀行作為寬基指數權重股,有望顯著受益增量資金流入。
“幕后”: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受多重因素影響,2020年至2023年,A股銀行股經歷了長達4年的深度調整期,破凈成為共性,估值被顯著低估。受訪機構人士認為,新一輪化債政策落地后銀行資產質量預期改善、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注資國有大行充實資本安全墊等,為這一輪銀行股估值修復提供相對穩健的基本面支撐。
“過去銀行股市凈率普遍低于1倍,主要反映的是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但在政策托底、銀行主動加大風險處置力度等因素驅動下,銀行資產質量韌性超預期。這成為助推這一輪估值修復的重要原因。”劉勇認為。
上述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房地產風險緩釋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推進,銀行業資產質量改善趨勢明確。
在近年來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全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末至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各季度分別為1.59%、1.56%、1.56%、1.50%、1.51%。聚焦到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表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股42家上市銀行中,36家的不良貸款率低于1.51%的行業平均水平;36家的不良貸款率較2024年末下降或持平。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財政部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注資國有大行,也將進一步增強國有大行的風險防范能力,提升市場對國有大行穩健經營的預期,穩定投資者對銀行股和金融市場的信心。
此外,從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凈息差來看,上述頭部基金公司人士預計,總體來看,銀行凈息差全年下行幅度有限,業績仍處于筑底企穩階段。“雖然部分銀行凈息差仍有壓力,但2025年存款成本加速下行,降息政策也同步匹配存款降息,部分優質頭部城商行凈息差已出現企穩甚至回升跡象,凈息差將逐步觸底,銀行整體盈利能力依然保持增長,為估值重構奠定基本面基礎。”
面對低估值的情況,上市銀行陸續制定估值提升計劃,通過多途徑加強市值管理,包括增強穩健經營能力、加大分紅頻次和力度、強化投資者溝通等。
“上市銀行估值修復對銀行融資能力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宋效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拓寬融資渠道。估值修復后,銀行通過定向增發、可轉債融資的溢價空間打開,定向增發等工具更易發行,助力銀行進一步增厚資本的安全邊際。二是改善融資環境。今年以來,多只銀行可轉債因股價上行而觸發強贖。未來銀行仍可能在適當時機重新發行新一輪可轉債,特別是在未來股價走高、市場情緒較好的窗口期。三是促進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升。估值上升之后,銀行通過市場化融資手段在A股市場完成一級資本補充,將優化資本結構。
“銀行股價修復、融資能力增強將直接提升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使其進一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為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支持。”宋效軍進一步表示。
在宋效軍看來,銀行股的價值重估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也具有多重戰略意義。一是提升國內資本市場整體穩定性與投資者信心。憑借較高市值權重,銀行股上漲能夠拉動上證指數、滬深300等核心市場指數上行,抬升A股市場估值中樞。二是提供高質量、穩定回報資產,激活財富效應。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分紅穩定的大型商業銀行的投資屬性與機構中長期考核目標相匹配,銀行股價值重估將吸引更多追求穩健收益的險資、養老基金等長線資金流入市場,優化市場資金結構。三是提升A股市場吸引力,銀行股價值重估可帶動其他被低估的央國企藍籌股估值修復,有望吸引更多全球配置型資金流入A股市場。
(本報記者昌校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00:12 | 海利得上半年凈利潤預增47.65%至63... |
00:12 | 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頻頻預... |
00:12 | 小鵬汽車就“60天賬期承諾”向供應... |
00:12 | 五糧液逾123億元2024年度分紅即將... |
00:12 | 巨星科技斬獲國際大型零售業公司訂... |
00:12 | 實控人擬21.13億元轉讓控制權 長齡... |
00:11 | 上半年房企債券融資合計逾2500億元 |
00:11 | 頭部房企發力盤活存量資產 長租公... |
00:11 | 多家上市公司中標電網采購項目 電... |
00:11 | 銷售數據揭示養殖業上市公司經營韌... |
00:11 | 民船訂單量價齊升 中國重工、中國... |
00:11 | 年內多家券商迎新任首席信息官 以...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