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群
2022年至今,金禾實業營收凈利潤實現快速增長。9月23日晚間公司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在今年上半年盈利8.54億元,同比增長94.32%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預計實現盈利12.8億元-13.4億元,同比增長79.42%-87.83%。實現基本每股收益2.28元/股-2.39元/股。其中,7-9月份單季度盈利4.26億元-4.86億元,同比增長55.55%-77.44%。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原因,金禾實業董秘劉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安賽蜜、三氯蔗糖等第四代、第五代高倍甜味劑和香料產品。1-9月份公司主要拳頭產品產能得到釋放,比如公司年產5000噸三氯蔗糖項目已達到了預期效益,產品價格也出現上調,使得業績同比增長。”
價格調整源于成本的提升。金禾實業表示,報告期內受到大宗原料、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公司主要食品添加劑產品和大宗化學品生產成本相較于上年同期有一定上漲,公司適時對相關產品的價格進行了不同幅度的調整。同時,公司通過持續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的優化,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提升了業績水平。
百川盈孚監測數據顯示,盡管較2021年近50萬元/噸的價格高點有所下調,但2022年前三季度三氯蔗糖價格依舊維持在高位。9月23日最新成交價格集中在38萬元/噸-40萬元/噸。金禾實業另一主要產品安賽蜜9月23日最新成交價格集中在7萬元/噸-7.5萬元/噸。
招商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表示,甜味劑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金禾實業為龍頭的競爭格局,目前金禾實業的安賽蜜全球市占率超過60%,三氯蔗糖全球市占率超過50%,具有較強的市場話語權,由于近期海外需求旺盛,安賽蜜和三氯蔗糖價格逐步上漲。2022年6月公司年產1500噸的阿洛酮糖項目正式投料開車,阿洛酮糖代糖甜度是蔗糖的70%左右,可替代烘焙類食品用糖,未來發展前景看好。公司甲乙基麥芽酚5000噸/年新產能今年3月開始進入試生產狀態,目前已達標達產,進一步提升公司行業龍頭地位。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認為,金禾實業規劃了3萬噸DMF(二甲基甲酰胺)項目,正在積極推動中,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削減原料成本波動對公司產品成本的影響,利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穩定公司盈利能力。
在劉洋看來,金禾實業一直致力于無糖、低糖飲料的健康發展方向,在全球低糖、減糖化大趨勢下,代糖市場空間廣闊。“作為甜味劑,安賽蜜和三氯蔗糖在甜度和口感上有所差異,二者一般在下游產品中復配來使用。目前來看甜味劑下游需求比較旺盛,公司上半年4萬噸氯化亞砜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并開車成功產出了合格產品,所以目前已擁有8萬噸/年氯化亞砜產能,這將保證三氯蔗糖原料的供給。”劉洋說。
披露業績預告的同時,金禾實業還發了回購股份方案、第二期核心員工持股計劃(草案),以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
回購方案顯示,金禾實業本次擬以不低于5000萬元(含)且不超過1億元(含)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預計回購價格不超過60元/股,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回購股份數量約為166.67萬股,約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0.30%。
為深度綁定員工和企業核心利益,吸引留住人才,金禾實業推出第二期核心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持有人包括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員工,合計不超過1100人,股票來源為公司回購專用賬戶回購的公司股份,購買回購股票價格為18元/股,資金總額上限1.2億元。該員工持股計劃存續期為48個月,分3期解鎖,解鎖比例分別為20%、40%和40%。
同時,公司還擬向高管、核心業務人員和管理骨干等25人授予不超過273.2萬股限制性股票,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49%。限制性股票期限不超過72個月,授予價格為每股18元,分5個年度進行業績考核并解除限售,解鎖比例均為20%。業績考核指標為2022年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8%,2023年-2026年的四個年度里累計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不低于18%。這意味著,滿足授予條件后,激勵對象可以每股18元價格購買公司授予的限制性股票,
(編輯 喬川川)
11:13 | 海關總署: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 |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