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如是
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水電”)、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電力”)等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水電項目建設。今年下半年,多個大型水電工程有望進入投產高峰期。
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水電裝機規模的增加,水電站之間的協同調節作用增強,將促進公司發電量增加,增厚發電收入。”
同時,水電行業多個定增、資產重組項目也正在進行中,水電裝機容量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據業內人士分析,水電公司不只瞄準裝機容量的提升,還計劃與新能源結合打造低碳綜合能源服務體系。
發電量及收入有望齊增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上半年發電量情況。
華能水電發布的公告顯示,在TB水電站全容量投產、新能源裝機規模大幅提升等因素影響下,公司今年上半年完成發電量527.5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2.97%。今年1月2日,華能水電TB水電站4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裝機容量140萬千瓦。據太平洋證券研報分析,TB水電站等新增裝機容量有望助力華能水電2025年業績增長,瀾滄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項目也將助力公司遠期成長。
今年上半年,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境內所屬六座梯級電站總發電量約1266.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1%。貴州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發電量為32.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5%;公司年初蓄能高于去年同期,使發電收入及發電利潤增加。川投能源控股水電企業累計完成發電量22.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82%;水電企業平均上網電價0.269元/千瓦時,同比增長11.62%。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近年來,水電行業全年毛利率達到30%以上。柏文喜表示:“水電發電成本低,整體平均電價低于其他類型電源,競爭力較強。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的逐步提高、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水電作為我國傳統優勢清潔能源,水電電價上漲有助于反映其環保價值和市場供需關系。當水電站折舊期滿后,運營成本將大幅下降,其穩健的盈利空間也是水電企業優勢之一。”
據記者梳理,多個大型水電工程有望進入投產高峰期。例如,近日,華能水電111.6萬千瓦硬梁包水電站第二批次機組啟動質量監督檢查。公司表示,要力爭年內完成全部機組投產。
6月底,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金川水電站工程深孔帷幕灌漿超10萬米,扎實筑牢了大壩及兩岸洞室群安全防線;該項目裝機容量86萬千瓦,預計于今年投產發電。公司投資開發的200萬千瓦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30萬千瓦沙坪一級水電站、36萬千瓦枕頭壩二級水電站等也將于今年陸續投產。
此外,7月23日,國投電力與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合作投資的51萬千瓦印尼巴塘水電站大壩金屬結構安裝主體工程圓滿完成,計劃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投能源”)旗下39萬千瓦金沙江中游銀江水電站,同樣計劃于今年投產。
定增重組專業化整合加速
當前,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定增方式積極布局水電產業,旨在增強能源供給穩定性、搶占發展先機。
3月4日,國投電力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登記完畢,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70億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作為戰略投資者全額認購。公司本次募集到的資金將投入兩大水電站建設,其中45億元用于孟底溝水電站項目,25億元用于卡拉水電站項目。
6月25日,華能水電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申請已經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據公司此前披露的預案,華能水電擬募資60億元建設水電站。除已投產的TB水電站外,公司還將投資建設瀾滄江上游的RM水電站。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水電站已經開始進一步與周邊的風電、光伏項目協同配合,水電站的穩定出力能很好地彌補風電、光伏的間歇性,為新能源發電提供有力支撐。
例如,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計劃將旗下水電、核電資產分別注入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產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將建設成為國家電投的核電運營資產整合平臺、境內水電資產整合平臺。據了解,上述兩個資產重組項目正在進行。
7月29日,川投能源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也在推進中,雙方計劃實施新設合并設立四川能源發展集團,將致力于打造集源網荷儲一體、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新型能源企業。
00:44 | 走出“破冰期” 鴻蒙5終端數量突破... |
00:44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加速向世界一流汽... |
00:44 | 寧德時代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3.3... |
00:44 | 南京土拍出讓13宗涉宅用地“小而美... |
00:44 | 恒隆地產上半年總收入49.68億港元 |
00:44 | 國際合作持續深化 中國氫能全產業... |
00:44 | PCB產業鏈呈現高景氣 上市公司加碼... |
00:44 | 能源央企全力確保電力應供盡供、穩... |
00:44 | 暑期檔市場升溫 票房沖刺60億元 |
00:44 | 發揮團隊優勢 公募基金打造共管新... |
00:44 | 銀行理財市場上半年成績單:固收類... |
00:44 | 年內公募自購近50億元 被動指數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