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平板電腦不用插卡就能使用、智能手表能“自己聯網”……2025年,eSIM(嵌入式用戶身份模塊)正逐步成為萬物互聯的“新鑰匙”,加速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SIM的優點明顯,其大規模應用不僅讓用戶端實現‘無卡化’體驗,而且將重構行業生態,助推萬物互聯發展。對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
市場空間廣闊
eSIM是一種數字化的SIM卡技術。對于普通用戶來說,eSIM不是“可見”的實體卡片,其物理硬件在出廠前就被預先嵌入到了電子產品的硬件中,不可拆卸。
“與傳統SIM卡不同的是,eSIM不需要物理卡槽,這意味著采用eSIM設計的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將更輕、更薄。”鄭磊如是說。此外,eSIM可通過軟件遠程配置和切換運營商,其信息加密和安全措施更為復雜,更難被盜用或篡改。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隨著消費電子輕薄化、可穿戴設備以及物聯網終端漫游需求增加,eSIM有望在2025年加速應用。
記者了解到,搭載eSIM技術的智能終端產品正在陸續登場。今年3月份,在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攜手產業伙伴推出國內首款支持eSIM集成中國聯通元景大模型的5G平板產品。今年7月份,OPPO宣布Watch X2系列智能手表上線中國移動“一號雙終端”eSIM業務。
eSIM市場空間廣闊。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的預測,至2025年底,全球預計將有約10億部eSIM智能手機連接,2030年將增長至69億部。據研究機構Jupiter Research測算,到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術的物聯網連接數量將從2023年的2200萬個增長至1.95億個。
各環節協同發展
eSIM卡產業鏈包括上游零部件制造商,中游運營商及合作服務商,下游應用場景有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物聯網終端等,多家相關上市公司正積極布局。
近日,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國微”)、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移遠通信”)、北京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特奇”)、萬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馬科技”)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臺回應投資者提問時介紹了公司成果。
在產業鏈上游環節,紫光國微是國內首家實現eSIM全球商用的廠商。公司已成功推出并量產多款符合GSMA及國內通信標準的eSIM產品。紫光國微相關負責人近日在交易所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專門針對‘AI+5G+eSIM’融合應用新場景,完成了技術布局與產品儲備,且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做了相應備貨。”
移遠通信生產的模組支持eSIM服務,其攜手合作伙伴,聯合打造了一套統一高效的IoT eSIM端到端解決方案,該方案覆蓋從生產測試到在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自動連接與本地化部署,特別適用于大規模物聯網部署,顯著降低運維成本,全面提升部署效率與網絡可用性。
在產業鏈中游環節,思特奇主要提供eSIM相關的業務運營支撐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利用自身在業務支撐系統領域的積累,助力運營商高效管理其eSIM業務的后端運營流程。在eSIM平臺建設、號碼遠程配置、安全認證管理等功能領域,公司積極開展深入探索與研究。”
萬馬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攬海”全球車聯ONE SIM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車聯網專網及連接管理平臺,憑借自主的eSIM及5G雙卡等技術賦能汽車網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包括連接管理、車聯運維、流量運營、全球洞察及合規管理服務,幫助車企簡化供應鏈管理、降低管理運維成本、豐富業務運營能力并提升海外聯網服務質量,助力車企拓展全球市場。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eSIM產業鏈各環節形成完整布局,隨著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并且持續探索和完善商業模式,有望加速eSIM的普及。”
23:55 | 虛擬電廠“聚沙成塔” 夯實新型電... |
23:55 | 央行開展7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
23:55 | 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 |
23:55 | 兩融余額重返2萬億元傳遞出三大積... |
23:55 | 多地部署下半年地產工作:力推樓市... |
23:55 | 標普報告體現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信... |
23:55 | 多地發放新一輪消費券 乘數效應點... |
23:55 | 央行連續9個月擴大黃金儲備 專家表... |
23:55 | 7月份中國倉儲指數為50.1% 連續9個... |
23:55 | 7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點... |
23:54 | 從“人機協同”向“自主執行”躍遷... |
23:54 | eSIM成萬物互聯“新鑰匙” 產業鏈...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