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今年公司將‘彈性定價’向全行業‘開源’,希望通過開放共享的方式,與業主共建服務新標準。”8月19日,萬物云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物云”)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相信隨著更多同行參與,“優質優價”的消費理念將逐步成熟,物業費價格機制會得到正向的反饋。
今年上半年,在物業行業普遍遭遇規模瓶頸等多重挑戰時,萬物云交出了一份穩健且有亮點的半年答卷。
萬物云發布公告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81.4億元,同比增長3.1%,核心凈利潤同比增長10.8%至13.2億元,核心凈利潤增速顯著高于收入增速,盈利質量進一步提升。
核心業務韌性凸顯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包括住宅物業管理服務、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以及BPaaS解決方案業務的循環型業務是萬物云業績穩健增長的壓艙石,報告期內循環型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5%至163.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進一步攀升至89.9%;實現毛利21.1億元,同比增長8.8%。
8月19日,在業績會上,萬物云董事長朱保全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公司住宅物業管理業務的毛利率保持相對合理且穩健的水平,體現了該業務的現金流屬性和長期可持續性。相比之下,科技服務保持較快增長,毛利率達到37.7%,顯示出較高的盈利能力。居住資產相關業務(包括租賃、買賣、維修及裝修等)則在22.3%的毛利率水平下實現了近40%的增長,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去年開始,萬物云積極調整戰略,主動壓縮開發商業務及其他非核心業務。開發商關聯業務收入占比降至6.5%,核心業務收益增幅與開發商業務降幅之間的“剪刀差”開始呈現。
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彭雨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物業行業持續調整的背景下,萬物云營收、毛利、凈利潤均實現增長,核心凈利潤同比漲幅超10%,表現亮眼。此外,關聯業務收入占比降至6.5%,顯示出公司業務獨立性持續增強,彰顯頭部企業韌性與潛力,極大提振物業行業未來發展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價格敏感度攀升使業主對于降價的訴求凸顯,部分城市出現物業費降費潮。為解決這些問題,去年12月份,萬物云推出彈性定價模式,將服務和價格的選擇權交還給業主,用“質價相符”原則回應行業困局。目前該模式已成功在重慶、青島等多地落地實施。
在業績會上,萬物云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何曙華亦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業主對物業的服務品質和價格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部分地方政府順應出臺相關物業費價格政策,物業行業正在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競速”。
“公司推出的‘彈性定價’并非鼓吹物業費降價,而是通過服務透明化實現‘質價相符’,在保障物業公司合理盈利的同時,尊重業主的合理訴求。今年在重慶落地的相關項目,物業費收繳率提升20%。”何曙華表示。
發展與分紅并舉
在現金流方面,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萬物云現金資產達114.6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加20.5億元,財務狀況保持穩健。為回饋股東,萬物云以11.0億元作為派付股息總額,用于2025年中期股息分紅,年化股息率約9%。
“公司明確‘發展優先、兼顧回報’的原則,中期擬派息11億元,折合年化股息率約9%,在行業內具備競爭力。剩余資金將重點投入‘三個升級’方向,實現投資未來與股東回報的平衡。”萬物云管理層表示。
具體來看,三大升級方向,一是從傳統的物業服務升級為提供資產服務和數據服務;二是升級蝶城的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升級AI和科技能力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并實現對外輸出。
不過,萬物云管理層亦表示,實現“三個升級”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內生增長,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并購。在此背景下,未來錢會花在三個“刀刃”上。第一,有選擇性地開展投資與并購,重點鎖定在公司能力覆蓋范圍內的同業并購,以提升整體協同效應;第二,打造標桿項目,尤其是在設計改造類的城市基礎消費設施領域,通過示范效應引領行業發展;第三,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科技成為公司發展核心驅動力。
“當然所有的投資,我們都會嚴格的把關,我們要求所有投資都要達到行業合理的回報水平。投多少以及怎么投,我們都會有明確的判斷標準,確保公司的現金流相對安全。”萬物云管理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萬物云提出H類真人、R類機器人、A類智能體的三類員工協作模式。經過半年多AI應用建設,各類AI智能體已在公司內部紛紛涌現。今年7月,首批6名AI員工完成轉正答辯正式上崗。同時,萬物云GC平臺也升級2.0版本,實現多種RAG與MCP升級,以及多AI agent員工協作。
“盡管AI已經成為時代答案,但企業仍需清醒地意識到,業務側的應用AI不能一廂情愿,必須與客戶需求、服務感知相結合;也不能陷入技術自嗨,必須積極與行業、學界交流。”朱保全表示,企業在內部技術應用上擁有決定權,也更適合作為全面AI變革的起點。
(編輯 上官夢露)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