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市險企年報已全部披露完畢。從四大險企披露的2017年報來看,中國平安2017年保費同比增長28.87%,錄得第一,其次是中國太保和中國人壽,2017年保費分別同比增長19.5%和18.9%;新華保險同比下降2.9%。分析人士表示,在保費收入以及投資收益增長的推動下,各家上市險企2017年業績維持向好態勢。但由于業務結構、渠道基礎、人員團隊等方面的差異,不同保險公司間業績表現有所分化。
業績表現分化
華創證券洪錦屏認為,整體來看,上市保險公司積極把握住去年業務大調整的機遇,在監管政策、利率走勢、投資環境、保障需求四者的合力下,上市險企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平安繼續鞏固全牌照下的發展優勢,新華價值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壽業務結構改革穩步推進。
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中國人壽的國內市場份額一路下滑——30.4%、26.1%、23%、19.9%、19.7%。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日前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壽今年總保費不會再現負增長。今年中國人壽續期保費將達3600億元,凈增700億元左右。今年繼續壓縮躉交業務。預計再壓縮100億元,將躉交保費控制在500億元內。”
新華保險相關人士指出,公司將堅持走續期業務拉動保費增長的道路,繼續發展期交業務,特別是長期期交業務。大力發展養老、健康、醫療、壽險、意外險等保障型產品,將附加險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洪錦屏預計,2018年仍是保險業的“轉型”之年,在新監管架構下,“保險姓保”的行業定位將會貫穿始終,而“開門紅”銷售的不及預期,有望促使保險公司向“保障”轉型,從外力推動變為內生推動。
“二季度的新單保費數據,尤其是保障類產品新單增長會有所修復,仍然看好在中長期保障需求持續爆發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及內含價值的持續提升。”洪錦屏表示,可以預期的良好變化在于:一是各保險公司將進一步豐富保障類產品的品類;二是不同附加險的組合疊加,有望進一步提升單一保單的價值貢獻;三是受部分產品停售的影響,二季度的保費基數較低。四是稅延養老型保險政策有望落地。
估值形成顯著差距
2017年,上市險企的股價表現不俗,其中中國平安以超過1倍的漲幅領先,估值已形成顯著差距。按業內通行的P/EV(股價與內含價值之比)估值模式來看,目前A股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2018年P/EV分別為1.33、1.04、0.94、0.82倍。
中信證券分析師童成墩稱,保險股之間估值面的差異已經超過基本面的差異,強者享受了高增長預期、增長預期基礎上呈現超預期、估值溢價等多重因素疊加。
中信證券分析師邵子欽認為,目前保險股尚缺估值回歸均值的動因,強弱分化仍在繼續。在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下,2017年下半年資金環境開始明顯趨緊,保單銷售壓力迅速上升;目前這一趨勢仍在延續中,預計理財市場收益率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保險公司銷售壓力仍將繼續,強弱分化也還在繼續。
“從絕對意義上看,主要上市保險公司均有望分享保險保障和長期儲蓄的持續增長。未來長期增長動因來自于:保單滲透率的持續提升、長期通脹預期帶來客單價提升、以及包括養老險在內的多元化的保障需求。未來三年,我們預計主要上市公司新業務價值有望維持兩位數甚至更快的增長,內含價值總體上維持15%甚至更快的增速。”邵子欽表示。
童成墩認為,繼續關注平安、太保等隊伍實力較強的公司;同時可關注超低估值保險股的長期配置機會。保險公司積極發展保障業務、利率維持高位提升保險投資收益率、償二代下降低保障業務資本壓力,保險股多重正面因素共振的長期邏輯將持續。
險企投資更趨多元化
監管數據顯示,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8352.13億元,同比增長18.12%;投資收益率5.77%,較2016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投資收益穩步增長,尤其是股票投資收益猛增,達到1183.98億元,同比增長355.46%。
對于2018年權益市場,中國人壽副總裁趙立軍預計,A股市場基本面比較健康,市盈率估值仍處于較低的時期,會有結構性配置機會出現。因此,優質成長股以及去年調整到位的白馬龍頭股都在今年配置范圍內。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2018年的資本市場難有系統性機會,在波段性操作中還要尋找具體的產業,在去年藍籌股中表現得比較好,今年可能已經到了一個拐點。中小板里面存在機會,包括新經濟產業、海外機構的回歸。
人保資產表示,2018年有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值得關注:一是通脹中樞抬升會制約貨幣政策與流動性放松的空間。二是2018年企業盈利增速在結構上會有所分化,部分利潤增速見頂回落或不及預期的行業及股票可能會面臨向下壓力。三是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節奏。
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險企多元投資的大方向不變,但保險公司很難簡單追隨行業配置結構而分享平均回報,需要進一步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從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其他投資這幾個投資大類來看,今年年初,險資加大了權益投資力度,有分析人士預計險資權益投資年內有望增加300億元至500億元。從大類配置看,險資的其他投資占比為39.55%,比去年年底略有下降,但占比仍穩居第一。
12:35 | 中銀協:截至2024年末消金公司資產... |
12:08 |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新勢力北芯生命沖... |
11:13 | 海關總署: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 |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