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人民健康需求不斷上升,商業健康保險市場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以2012年-2017年間的保費收入五年復合增長率38%為依據,預計到2020年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將超越一萬億元。
商業險尚處初級階段
據中保協統計,目前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共有149家,包括6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75家人身險及養老險公司和68家財產險公司,在售產品共4283款。
2012年以來,商業健康保險深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增速數倍于保險整體深度。其中,2016年達0.54%,同比增長50.27%,而保險市場總體同比增長僅為15.87%。不過,商業健康保險深度相對增長率從2013年10.9倍下降到2016年3.16倍,反映出我國消費者在不同保險種類購買偏好上對于健康保險的傾斜程度可能在降低。
報告認為,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情況與其政策定位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尚未達到“新醫改”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定位要求,也難以完全滿足廣大群眾對多層次醫療市場的需求。一是目前商業健康險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4000多種產品之間雷同程度較高。二是醫療費用管控能力薄弱,商業保險公司很難建立可以影響醫院醫療行為和醫藥費用的深層次合作機制。三是健康管理服務開展不足,許多保險公司對于新型的管理式醫療產品、長期護理產品開發興趣大,但實施條件不足、觀望多、實踐少。
多方構建良性合作機制
報告從政策、醫療機構和保險行業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政策方面,報告建議完善大病保險經辦頂層設計,推動基本醫保與大病保險經辦的一體化銜接。循序漸進改變保險公司僅能獲得“事后”報銷數據的局面,建議參保人員的醫療費用達到一定標準(但尚未達到大病起付線,如起付線的50%)時,相關的醫療數據和報銷信息就傳輸到保險公司系統中,“允許風險監控提前介入,從而有效控制醫療成本”。
報告建議完善大病保險籌資、定價、風險調節機制,建立符合當地醫療水平、動態調整的大病保險籌資機制,使基本醫保籌資能力和支付水平、大病保險保障水平,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情況相一致,動態調整,避免出現籌資與保障水平嚴重不相匹配的情況。
醫療衛生機構方面,報告建議要推進數據開放與信息對接,保障醫院和醫保經辦機構、商業保險機構之間信息的無縫銜接。
09:03 | 華電新能登陸上交所主板 開啟新能... |
00:28 | 上市公司接力中期分紅“盛宴”傳遞... |
00:28 |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3% 經濟穩... |
00:15 | 《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 |
00:15 | 暢通“數字橋梁” 跨境電商領域成... |
00:15 | 多地優化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提... |
00:15 | 拆解信貸“成績單” 資金流向了哪... |
00:15 | “因城施策”成效明顯 房地產朝止... |
00:15 | 券商人才結構升級 彰顯行業轉型成... |
00:15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 深海科技企業掘... |
00:15 |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迎“上新”潮 商... |
00:15 | 外資機構謀劃“加倉”中國資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