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永祖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金融與經濟之間的關系。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68萬億元,同比增長6.3%,本外幣負債247萬億元,同比增長5.9%。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較上季末減少68億元,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銀行業發展日趨穩定,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趨緩。同時,機構體系日趨完善,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及市場份額繼續上升,市場集中度下降,競爭程度進一步提高。證券期貨業方面,上市公司數量穩步增長。截止到去年底,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達3567家,滬深兩市總市值為48.67萬億元,比上年數量增加82家。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數量保持較快增速。中國債券市場的余額是86萬億元,約合12.6萬億美元,在全球大概排在第三位,2018年在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309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占第二位。保險業方面,資產規模擴大,保費收入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保險業資產總量18.3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加9.5%。除此之外,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也有了蓬勃發展,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種類比較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
金融行業規模龐大,但是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金融業的市場結構、服務能力、創新水平、防范風險能力還不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正如習總書記在會議提出的:“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我國金融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階段,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迫切性。
首先要加快我國金融體系的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不平衡,大約90%的金融資產集中在銀行,企業融資也是以間接融資為主。隨著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創新就意味著風險,銀行厭惡風險的天性使得金融服務體系與我國經濟轉型的發展方向存在一定距離。因此大力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風險投資和股權眾籌,讓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能夠更容易得到融資,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設立科創板將加快資本市場自身改革,推動A股市場的制度完善,讓我國資本市場層次更豐富、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戰略意義更突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作用,進一步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市場效率和監管水平,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同時,科創板也在制度改革和機制完善方面發揮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大大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整體競爭力。
其次要加快研發和豐富優質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當然,我國居民投資需求與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嚴重不平衡,相當多的金融產品所募集的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僵尸企業等國家不鼓勵的領域,甚至在金融系統內空轉,不僅放大了潛在金融風險,也讓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加難以獲得資金。要加快上市公司退出機制的落地實施,讓那些經營不善同時占用過多上市資源的企業盡快退出市場,促進企業優勝劣汰,讓資源向優質公司傾斜。同時,根據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加快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力度,在豐富居民投資理財方式的同時,也可以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來規避和降低不可預知風險,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三是要加快城鄉金融的均衡發展,大力促進普惠金融,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科學技術在中國金融領域中的應用已經得到很大的普及,除了利用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效率外,更要利用科技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讓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也能夠享受到更多金融服務,促進鄉村振興,實現東西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更加均衡發展。
防范金融風險是強大金融系統的前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在目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和國家安全休戚相關。尤其在“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過程中,應對國際上的金融風險,提高國內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顯得尤為關鍵。與其它行業相比,金融行業是高度信息化的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就是信息,二者天然的結合在一起。
依托互聯網的發展,金融輿情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得到很大提升,結合金融信用化的特點,其發展演化可能會動搖社會大眾對金融市場的信心、誘發金融系統的信用危機、影響消費和投資預期等,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不僅要有監管體制,管理框架,更需要相應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在本次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因此沒有網絡安全,金融信息安全自然無從談起,采用自主國產設備,可以從底層和源頭上控制和減少金融風險。當然,建立統一的金融信息大數據平臺,發揮其在金融信息獲取分析和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對金融業的運行情況及時統計、及時分析,監控金融體系整體運行狀況,能夠及時發現和預警金融系統中存在的風險點。
防范金融風險重在人才。習總書記在會議中提出:要培養、選拔、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隊伍。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具有專業型和復合型特征。金融信息是金融市場上交易主體進行交易行為的基礎,也是政府部門進行經濟判斷和決策的重要參考,因而健全金融信息披露制度是穩定金融市場、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基礎性環節。這需要我們不僅要培養現代化的監管人才,也要加快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級公司等金融中介企業成長,確保金融信息的及時、準確、透明和安全。
總之,這次會議對金融的本質以及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闡述,金融的重要性再次得以凸顯。未來的中國,不僅僅是經濟強國、文化強國,也一定是金融強國。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
21:29 | 昂立教育: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八次... |
21:29 | 華圖山鼎:第五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9 | 久之洋:第五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 |
21:29 | 久之洋: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決... |
21:29 | 通行寶: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
21:29 | 溫氏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 |
21:29 | 溫氏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9 | 新大陸: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決... |
21:29 | 招商公路: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 |
21:29 | 中信特鋼: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21:22 | 棒杰股份: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21:22 | 棒杰股份:第六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