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華
廣西獲得“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政策支持后,北海市作為我國沿海開放的前沿城市,需要施以“組合拳”,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抓手,推動改革向縱深持續發展。
廣西在過去5年的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政策中,解決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大量具體問題。東盟國家對廣西獲得“金融開放門戶”政策反應迅速。以越南為例,早在過去5年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越南就積極采取措施,與廣西金融機構建立不同層級的合作關系。
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的統計表明:2018年中越間人民幣在銀行柜臺達到250億元、銀行間區域市場交易超過3060萬元人民幣,折合越南盾超過1050億元,越南已經有各級各類銀行的80個分支機構,在中國開設了111個同業往來賬戶。
目前,北海市融入廣西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需要把握三大機遇。
機遇一:東盟各國對中國金融開放有不同心態和需求,北海市作為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擁有2000多年對外開放、兼容發展的歷史底蘊,能夠在掌握東盟不同國家和地區“金融心態”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海市作為我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多年來保持對外交流、開放包容的優良傳統,加上廣西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在引導周邊國家、幫助他們與中國進行金融合作,打消合作顧慮上具備優勢。
機遇二: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緊鄰粵港澳大灣區,先后與12個城市締結國際友好城市,能夠獲得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依托南寧市和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建設跨國人才培養平臺,北海市能成為東盟國家與中國金融人才培養、對接和交流的“熟地”。
北海市處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位于海上絲綢之路和路上絲綢之路的節點,陸海聯運優勢明顯,在廣西政治、文化中心南寧市1小時左右經濟圈內。自1987年與美國塔爾薩市締結友好城市以來,截至目前,北海市共締結了美國塔爾薩市、日本八代市等國際友好城市12個、準備締結國際友好城市4個,并與韓國群山市、越南下龍市等10多個城市保持著多年來友好交流基礎,具備了培養東盟人才推動發展的良好條件。
廣西高校已與周邊國家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有32所學校招收外國留學生。最近5年,來桂留學生人數累計超過5.7萬人,其中東盟國家4.2萬人。
機遇三:充分依靠中央政策,發揮北海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敢闖敢干、改革創新、開放包容、推動發展的優良傳統,全力助推金融開放政策的實際落地。
如《廣西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總體方案》中鼓勵廣西境內銀行分行在符合外匯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前提下拓展東盟金融業務,推動國內金融機構有序“走出去”。
因此,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應該緊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牛鼻子”,積極主動推動北海市現代金融開放發展先行先試,形成強大的實體經濟輻射能力和金融通道吸納能力。
一是加快堅持以政策配套為引領。在中央、自治區政策和北海市現代金融相關政策基礎上,配套系列操作細則,梳理招商落地“一站式”流程,完善西部鼓勵類目錄認定、稅收入庫等相關工作。密切關注中央和自治區及各地政策發展方向、行業趨勢,及時對北海市相關政策進行動態微調、保持組合優勢,最大限度發揮效益。
二是加快培育新金融生態圈。核心是圍繞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生態培育,以項目平臺建設為載體,推動開展先行先試,引進發展支付結算、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及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產業,建立網絡化、分布式、場景化、數字化、去中心化的新金融服務模式,打造北海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
三是加快金融政策先行先試。包括推動在北海建立私募基金股權權益登記、托管、服務、轉讓等公共服務體系;爭取在北海試點貨幣兌換、雙向資金池、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遠期結售匯等自貿區涉金融業務;培育發展融資租賃、貨幣兌換、跨境征信服務、信用評級、資產評估、投融資咨詢、法律咨詢、會計審計、信息統計等與涉外金融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在北海市設立地方資產管理機構,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試點發行人民幣或外幣債券,所募集資金用在北海投資經營;支持北海金融機構向境外投資者轉讓人民幣不良債權,并將人民幣貿易融資資產轉讓給境外銀行,全面打通境外資金渠道,引進國外低成本資金。
四是加快推進“一個中心兩個基地”建設。包括推動北海市建設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向自治區申請配套支持相關業務許可、機構資質和資金通道政策,開展面向東盟的貿易融資試點;推動北海市建設面向東盟的財富管理服務基地,向自治區申請支持北海開展跨境財富管理業務,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財富管理中的使用;推動北海開展私募基金股權投資的跨境轉讓試點,并配套支持相關業務許可、機構資質和資金通道政策;推動北海市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交流培訓基地,開展東盟國家引進IT人才、勞務派遣及外籍人才就業等方面許可試點;與本地相關院校合作,加快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
五是加快建設完善金融新業態監管措施體系。對現代金融新業態實施“沙盒”監管和穿透式業務歸口管理相結合方式,不斷加強對金融機構及核心人員、金融產品、金融市場的監管,對普惠金融、共享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類企業交互場景、各類資產流動渠道等實施穿透式、全覆蓋、全流程監管。充分發揮北海市作為擁有地方立法權城市的優勢,通過地方性立法的方式,加大對金融信貸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作者單位:北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00:15 | 《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 |
00:15 | 暢通“數字橋梁” 跨境電商領域成... |
00:15 | 多地優化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提... |
00:15 | 拆解信貸“成績單” 資金流向了哪... |
00:15 | “因城施策”成效明顯 房地產朝止... |
00:15 | 券商人才結構升級 彰顯行業轉型成... |
00:15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 深海科技企業掘... |
00:15 |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迎“上新”潮 商... |
00:15 | 外資機構謀劃“加倉”中國資產 |
00:15 | 今年二季度理財公司新發產品環比增... |
00:15 | 24家上市券商披露中報預告:預計凈... |
00:15 | 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加大“攬客”力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