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春
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機構,我國基金業與資本市場一道砥礪奮進,破浪前行。《堅定履行新時代賦予基金行業的職責使命》一文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何艷春在《證券日報》獨家、首發署名文章。該文指出,基金業已經成長為居民理財和養老金融服務的中堅力量;已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為發展直接融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基金業仍要在堅持創新投資、責任投資,主動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等三方面持續發力。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劇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深刻影響,也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更高起點上開創基金業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是全行業面臨的迫切任務。回顧改革開放42年、資本市場30年歷程,基金業始終對標國際成熟市場和一流資產管理行業,堅持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方向,行業發展與制度文化建設同步推進,用20余年的努力締造了百姓理財可靠的服務體系,資本市場活躍的買方力量,以及創新發展寶貴的資本形成機制。
基金業百花齊放,各展所長,已經成長為居民理財和養老金融服務的中堅力量。從服務人群看,基金業已經為數千萬家庭、數十萬高凈值人群提供了專業資產管理服務。公募基金投資者中,金融資產在50萬以下的客戶占比超過60%,持有基金資產在10萬元以下的基金投資者占比超過90%,普惠金融價值十分顯著。從產品類型看,各類產品風險收益特征鮮明,主題、風格、策略多種多樣,機構、產品基于專業能力充分競爭,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從投資標的看,從公開市場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到非公開市場股權、債權以及各類資產支持證券,基金為家庭部門配置各類金融資產提供了專業化的金融工具。截至2020年11月末,公募基金管理了18.75萬億元資產,其中53%為居民家庭資產,私募基金管理了15.91萬億元資產,其中18%為居民家庭資產,公私募管理的居民家庭資產合計相當于當期居民儲蓄余額的約六分之一。公募基金自1998年以來,累計分紅達到3.07萬億元,2005年以來偏股型基金歷史年化收益率達到16.5%。此外,基金業在養老金融體系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截至2020年11月末,基金業合計管理養老金資產3.14萬億元,其中全國社保基金資產1.34萬億元、基本養老金5355億元、企業(職業)年金1.27萬億元,為各類養老金保值增值作出突出貢獻。
基金業致力于專業化組合投資、價值投資、風險管理,在資產配置、交易定價、風險緩釋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經過三十年發展,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中樞功能不斷加強。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政策、嚴格退市制度等深層次改革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信息披露更加充分,資本市場買方功能顯著提升,投資端與融資端的市場化博弈更加均衡。得益于資本市場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基金業經營主體更加多元,產品策略更加豐富,各項主動管理業務快速發展,有力提升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非公開股權市場的價值發現與定價效率。在資金端做好適當性管理和風險匹配,在資產端做好組合管理和投后管理,基金的風險分散、緩釋功能得到有效發揮。截至2020年11月末,公募基金管理人達到14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46萬家,從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400余家,其中,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44家、外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33家。1家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已經獲批。從投資和交易活動看,公私募基金積極參與新股注冊發行,持續精進行業及個股研究,發展對沖、量化工具,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功能不斷增強,有力提升了資本市場定價和交易效率。在2020年科創板和創業板IPO中,公募基金戰略配售份額占比達到37%。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積極開展非公開股權投資,為資本市場輸送了大量優質標的,注冊制發行的新股中,超過80%得到股權創投基金支持,一二級市場形成良性互動。從市場份額看,基金業持有境內股票市場總市值的11.9%,債券市場余額的14.3%,創下十年來新高,資本市場“壓艙石”、“穩定器”作用不斷增強。
基金業服務實體經濟,驅動科技創新,為發展直接融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發揮重要作用。基金堅持價值投資,積極參與被投企業的公司治理,推動被投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追求被投企業內在價值增長,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責任日益得到各類企業和投資機構的重視,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基金服務實體經濟的路徑、方法更加清晰鮮明。股票發行注冊制以及創投退出反向掛鉤等一系列改革實施以來,科創企業獲得巨大融資便利,公私募基金也相應得到空前發展。科創企業獲得資本支持,贏得擴大研發、做大做強的空間,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也獲得更多投資機會,有利于推動更加廣泛的企業創新。在直接融資大發展尤其是股權創投基金的推動下,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生態不斷向好,投早、投小、投新的創業投資以及成熟期的并購投資全面發展,助力培育經濟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融資與投資、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共同迎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累計投資于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新三板企業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數量達13.20萬個,為實體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7.88萬億元。其中,在投中小企業項目6.58萬個,在投本金2.16萬億元;在投高新技術企業3.75萬個,在投本金1.58萬億元;互聯網等計算機運用、機械制造等工業資本品、原材料、醫藥生物、醫療器械與服務、半導體等產業升級及新經濟代表領域成為私募基金布局重點,在投項目6.34萬個,在投本金3.36萬億元。2018至2020年三季末,私募基金投資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在投本金增加2.4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2%。
在“兩個一百年”交匯、兩期規劃銜接的重要時點,基金行業使命在肩。全行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落實“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加強基礎制度建設,穩步提高專業管理水平,著力增強服務居民理財、服務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一是要堅持創新投資、責任投資,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基金業要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聚焦科技前沿和經濟主戰場,大力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科技成果轉化和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發展,服務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充分發揮公募基金價值發現與資產定價、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培育科創企業、推動產業升級的功能作用,積極拓寬權益資本金來源,優化公募基金投研、產品、銷售體系,暢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環節,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和長周期考核評價體系,鼓勵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優勢集聚,助力打好創新發展攻堅戰。要主動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責任扛在肩上,積極發展綠色投資、社會責任投資,重視投資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利用投資的力量推動被投資企業改善發展質量,推動經濟與環境、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站在國計民生視角發展基金,增加國民財富,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基金因需而生、因信而立,經濟民生需求是基金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信義義務是基金業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國人均GDP已經站上1萬美元大關,居民理財和高質量投資需求對基金行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基金管理人要堅持服務大眾理財、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定位,履行好基金財產的受托人職責,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嚴格自律,努力推進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建設,夯實“合規、誠信、專業、穩健”行業文化根基。從長期視角看,社會財富快速增長、養老金融嚴重不足為基金行業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建設一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與百姓需求相符合、能力操守受認可的強大資產管理行業,是全行業的共同使命。隨著養老金頂層制度體系的完善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推出,基金業與養老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將更加緊密,大力發展養老FOF、公募REITs等專業化工具,豐富大類資產配置服務,將是基金業服務養老、服務民生的“升級版”,開啟我國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基金業發展新篇章。
三是要堅持基金的金融屬性,從資本市場改革全局出發,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求,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增強資本市場功能指明了方向。證監會正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著力構建權利義務邊界清晰、市場運行規范有序、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的制度生態。基金行業要從本質屬性出發,堅持金融監管和基金治理基本原則方法,正確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系。從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信義義務出發,系統推進基金法規、基金監管與行業自律基礎制度建設。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契約型基金,加強利益沖突治理和風險防范,推動完善權益登記、發行審核、基金稅收、長期資金考核評價等制度環境,增強行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推進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改革,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堅決做到標準清晰、程序高效、結果透明,堅決做到“單外無單”。健全基金行業信息基礎設施,加強基金數據治理和信息披露質量管理,推動優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標準。完善基金行業信用體系,優化信用博弈機制,強化金融科技應用,推動基金行業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打造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導向,落實“零容忍”要求,推動健全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切實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市場良性循環。
資本市場波瀾壯闊的三十年,不僅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孕育、成就了一個茁壯成長、充滿希望的基金行業。展望未來,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我們期待建成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為新時代、新征程提供強大助力,基金業在其中承擔重要職責使命。全行業要再接再厲,開拓創新,以高質量發展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砥礪前進。
(作者系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
(編輯 白寶玉)
23:43 | 國內手機出貨未來可能承壓 廠商多... |
23:43 | 中國生物制藥擬68億元收購創新藥企... |
23:43 | 神秘接盤方“現身” 漢唐云智算擬... |
23:43 | 遠望谷擬定增募資不超3億元 加碼RF... |
23:43 | 方大集團東北制藥混改七周年:創新... |
23:42 | 暑期檔過半 市場渴望黑馬影片力挽... |
23:42 | 火電板塊迎來“高光時刻” 11家相... |
23:42 | 天津港口變形記:從“黃金水道”到... |
23:42 | 22家人形機器人相關公司中報業績預... |
23:42 | 著力激發“港產城”融合發展藍色動... |
23:42 | 業務多元化再迎新契機 中資券商爭... |
23:42 | 中國人壽擬清倉杭州銀行 銀行股長...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