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有人形容“固收+”產品似蛋炒飯,“固收”是白米飯打底,穩穩妥妥;“+”是雞蛋和蔥花,是錦上添花,雖然量不多,但飯因之而飄香。
“固收+”產品,用專業詞解釋就是:“穩健打底、收益增強”。“固收+”產品,通常意味著固收的基礎上有更多的收益,相比一些晦澀難懂的投資名詞,“固收+”說法顯得底氣十足又動人心魄。
在資管新規凈值化轉型、利率水平下行等多重背景下,近幾年來,“固收+”產品成為市場中最靚的仔,取得了爆發式發展。數據是最好的解說詞,截至去年年底,“固收+”規模達到1.95萬億元,較2020年底的1.41萬億元猛增38.81%,是2018年6月份的1.98倍。持有人戶數方面,“固收+”總持有人戶數2577.79萬戶,較2018年6月份大幅增長3.83倍。
從回報率來看也是毫不含糊,作為“固收+”代表的二級債基、偏債混合2021年平均回報率分別為8.59%、6.25%。部分“固收+”產品更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于大部分的權益產品,譬如,前海開源可轉債達到48.63%。
續寫華章,似乎順理成章,但事與愿違。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全市場有統計的2189只“固收+”產品,年內以來收益為正的僅有382只,占比僅為17.45%。其中,56只可轉債類產品僅有1只實現正收益,近乎全部折戟。
說好的“固收+”怎么成了“固收-”呢?這讓投資者大跌眼鏡,談起“固收+”投資體會,之前的興高采烈不翼而飛。是什么因素具有這么大的殺傷力?筆者認為,市場調整,可轉債市場波動,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今年以來,中證轉債指數跌幅為4.53%,其中2月14日單日跌幅達3.01%。但拋開這些市場因素之外,有沒有別的更深層次的原因,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市場中部分“固收+”產品,“+”一般是通過風險資產去增強收益的,典型的為股票,比較典型的組合有純債+股,純債+可轉債等。但“固收+”不是“+萬能”,“+”的部分要求基金經理是多面手,通常是“債券投資做得很好,股票也不錯”的類型,另外“固收+”選手更需要優秀團隊支撐,負責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若果這兩方面缺失,“固收+”變成“固收-”,也許用不了太長時間。
在“固收+”爭奇斗艷、滿園芬芳的“季節”,不乏基金經理頭腦發熱、操作激進。標榜中低風險的“固收+”,實際投向卻是高風險、高波動產品。有的固收打底部分市值80%以上是可轉債,而“+”部分也以股票為主,而可轉債是與股票市值正相關的產品,這樣的“固收+”,風險自然蘊含其中。
如果不對這些“道理”刨根問底,一味迷戀“固收+”,難免就會摔跟頭。如何才能少走彎路,避免摔跟頭,筆者認為,以下三招值得擁有,其一,不要為“固收+”標簽所迷惑,要對底層邏輯深入研究,明確“固收+”是否名副其實;二是對基金經理,不僅要聽其言,更重要的是觀其行,特別是對其以往的業績、投資風格,要做到心明眼亮;三是看有沒有團隊支撐,對光桿司令型和微型團隊型,是要重重打問號的。
15:12 | 優酷官宣啟動“非遺100城計劃” |
14:57 |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最新重磅發聲 ... |
14:54 | 光啟技術聯合中汽中心實現全球整車... |
14:53 | 賽百味攜手米其林餐廳星廚推出“中... |
14:52 | 構建用戶驅動生態 2026款嵐圖夢想... |
14:49 | ??低晿s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 系... |
14:49 | 蘇州規劃擬收購昆山建筑設計80%股... |
14:48 | 萬科再獲深鐵集團20.64億元借款 年... |
14:37 | 2025“創新硅巷 集賢東城”全國人... |
14:31 | 螞蟻集團首批參與跨境二維碼統一網... |
14:27 | 總金額不超過1億美元 山高控股擬大... |
14:26 | 華勤技術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開啟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