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震蕩磨底的2018年,一股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長線做多力量已在悄然集聚。
一方面,伴隨金融全球化及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的推進,全球資管巨頭加速來華“跑馬圈地”,北向資金成交活躍度逆勢提升,成為A股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另一方面,相關政策引導下,養老目標基金、職業年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多路長線資金也在加速入場。
據券商研報統計,當前公募基金、保險和外資持有A股流通股比例逐步接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這三大主力未來的潛在增量資金或超8000億元,有望扛起明年A股市場的做多大旗。
外資已成重要機構力量
今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磨底,上證指數年內跌幅超過20%。公募基金收縮防守的同時,北向資金持倉規模卻在逆勢壯大。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合計凈流入2888億元人民幣,為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年之最。
與此同時,海外資管巨頭布局A股市場的進程也在明顯加快。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富達、瑞銀資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橋水等15家外資機構,在協會登記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根據海通證券的一項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外資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股市值約6%,接近險資6.7%的持股比例,也進一步拉近與公募基金8.4%持股比例的差距,成為當前A股市場第三大機構力量。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外資持股規模快速增大,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強。
“我們看待外資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簡單看作是投資者結構的變化,而看成是A股市場在理念、機制上日漸成熟的標志。這個變化帶來的難處,是我們的超額收益越來越難獲取。但更大的好處在于,我們可以更加專注于價值評估體系,更加專注于質地優秀的公司,這對于我們的投研而言是一大福音。”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增量資金扛起做多大旗
在A股市場經歷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存量博弈之后,增量資金入場的規模和節奏受到高度關注。目前一些跡象表明,公募、保險及外資等機構投資者有望在明年帶來千億乃至萬億規模的增量資金,從而扛起A股做多的大旗。
從公募基金的角度來看,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偏股基金對股票資產的配置比重普遍降低,這意味著其未來具有較大的加倉空間。據天風證券預測,當前323只股票型基金和2656只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為84.81%和50.92%,如果兩類產品平均倉位分別上升為90%和60%,則將帶來約1400億元資金。
對于保險資金而言,天風證券假設明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長10%,按12%左右配置比例,則增量資金為1900億元。
與此同時,MSCI納入比例提高以及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預計將給A股市場帶來4000億至5000億元增量。
除此之外,境內商業銀行也是A股潛在的做多力量。有數據顯示,目前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最新規模統計為23萬億元,配置權益的部分只有9%左右,而且包括一級和二級市場,預計未來二級權益市場的配置占比可能回升到10%左右,也就是還會有數千億的理財資金流入股票市場。
A股投資風格悄然生變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外資的持續涌入,除了為A股提供長期的增量資金,還將對A股的投資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從北向資金的投資偏好來看,金融、食品飲料、醫藥、消費等價值龍頭股最受青睞。“價值為王,以龍為首”將成為A股投資風格的主線。
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北向資金已經實現了對滬股通、深股通標的個股的全覆蓋。從具體個股的凈買入金額來看,經營穩健、業績穩定的績優白馬股明顯受到青睞,貴州茅臺、恒瑞醫藥、海康威視、格力電器等公司牢牢占據外資持倉占比排行榜前列。
“從選股的偏好來看,藍籌股、績優成長股都會成為外資持股的對象。外資會回避業績比較差的股票以及小盤股,且高度關注股票的流動性。從換手率來看,外資傾向于長期投資,所以換手率偏低。”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
15:12 | 優酷官宣啟動“非遺100城計劃” |
14:57 |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最新重磅發聲 ... |
14:54 | 光啟技術聯合中汽中心實現全球整車... |
14:53 | 賽百味攜手米其林餐廳星廚推出“中... |
14:52 | 構建用戶驅動生態 2026款嵐圖夢想... |
14:49 | 海康威視榮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 系... |
14:49 | 蘇州規劃擬收購昆山建筑設計80%股... |
14:48 | 萬科再獲深鐵集團20.64億元借款 年... |
14:37 | 2025“創新硅巷 集賢東城”全國人... |
14:31 | 螞蟻集團首批參與跨境二維碼統一網... |
14:27 | 總金額不超過1億美元 山高控股擬大... |
14:26 | 華勤技術遞交港股上市申請 開啟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