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截至《證券日報》記者發稿,昨日有1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回購。
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10月11日,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實施回購股份,回購股份數量約44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961%,支付的總金額約1098萬元。截止至2018年10月11日,海印股份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約481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418%,支付的總金額約為1.3億元(含交易費用)。
勁嘉股份發布公告稱,10月11日,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實施回購股份,回購股份數量為128.5萬股,成交金額為931.24萬元(不含交易費用)。截至2018年10月11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2581.59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7270%,成交金額為2.02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同時,公司后續將依據公司的股份回購方案,繼續推動實施股份回購計劃,進一步穩定市值與股東回報,維護股東利益。
對此,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回購自家股票,一方面彰顯對自身基本面和未來收益情況的信心;另一方面,股票回購規模擴大,意味著上市公司拿出更多資金流入股市,對于市場資金面會有顯著改善作用。隨著回購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回購行為將常態化。
通過對實施回購的公司進行梳理,記者注意到理由基本一致,即目前股價不能正確反映公司價值。
對此,一位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通常釋放的是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其最終目的都是預期提振公司股價,增強市場信心。這也足以體現出部分上市公司的底氣。
除了回購,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加入增持行列。比如,中國動力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集團9月份以來連續5次增持,累計凈買入6895.71萬股,位居增持榜首位。
中船重工集團表示,對公司未來發展與業績增長充滿信心,決定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5億元至20億元。
財富證券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趙歡表示,上市公司發布增持計劃,一方面可以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也能給相關的個股帶來超額收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續還要看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監高是否真的履行了當初的承諾。如果只是“忽悠式”的增持,那么,對這類公司和相關的人員,監管部門就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讓他們為自己的食言付出代價。
11:13 | 海關總署: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 |
09:58 | 長城證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 |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