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經過修訂的“上證綜指2.0”正式落地。
在發布三十年后,上證綜指迎來新起點。新編制的上證綜指剔除了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同時還將科創板上市證券、CDR相關股票納入其中。
當天,A股低開高走,新修訂的上證綜指早盤一度漲近2%,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盤上漲0.37%報3333.16點,兩市成交額突破1.2萬億,北向資金凈買入超40億元。
“從2000年到2020年GDP增長了10倍,而上證指數只漲了50%,完全沒有跟上GDP的增速,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上證指數的失真”,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受訪表示:“此次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的修訂,整體來看考慮了上證指數的延續性,所以走勢仍然是比較平穩的。”
上證綜指修訂落地
此次修訂后的上證綜指其中一大亮點便是剔除了ST、*ST個股。
根據安排,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截至7月21日,上證A股共有ST及*ST個股95只,占原上證綜合指數權重的0.68%。
在業內人士看來,剔除這些風險警示股之后,指數能更好反映主流上市公司情況,提高指數合理性,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遏制對于“績差股”的炒作,維護市場良好的生態環境。
“ST股票很容易僵尸化,它不再活躍地交易,也不能代表經濟中有機的部分。像這種僵尸化的企業,其實在退市或接近退市的時候,對市場的貢獻是有限的,所以把它剔除,是一種沒有大幅度的退市時,更換樣本的好的解決方法。”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受訪指出。
而另一邊,為了平抑新股波動的影響,編制要求提出,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于上市滿三個月后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于上市滿一年后計入指數。
“延遲新股納入時間則是減少新股爆炒之后股價下跌對指數的拖累。修訂前是上市第11個交易日就開始進入指數,新股上市后往往會遭到資金的爆炒,如果過快納入指數,可能會在隨后的下跌過程中不斷地拖累指數表現,中石油就是一個經典案例。所以說,延長新股計入時間減少了新股爆炒之后股價下跌對指數的拖累。”楊德龍表示。
邵宇也指出:“延長新股計入時間主要是考慮到現在交易規則有一些新的調整,特別是像科創板,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價值才能變得比較穩定。穩定以后再計入指數的話,短期偏差所帶來的影響就會降低,更能真實地反映整個市場以及這些股票中長期運行的態勢。”
科技權重增加
在嚴把入口的同時,上證綜指也納入了諸多新鮮血液。
恰逢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上證綜合指數也納入了上交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
一年時間里,科創板成長迅速,上市企業數量已突破140家,截至7月22日總市值高達2.92萬億元。其中,總市值超過千億元的有金山辦公、中芯國際、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瀾起科技等,板塊引領性和示范性凸顯。
根據安排,25只上市滿一年的科創板證券納入指數樣本,合計占上證綜合指數權重1.51%。
諸多市場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隨著科創板相關股票被納入,將提升上證綜指中科技股權重。
“從長期來看,新經濟公司有望給上證指數帶來長久行情,一批中國高科技公司陸續登陸科創板,還有一些中概股科技公司回歸A股發行CDR,這些都將會納入上證指數之中,對上證指數長期向上的發展會起到比較大的推動作用。”楊德龍說道。
“科創板公司本來就屬于上交所上市公司,當然是要納入到上證綜指。這個部分的納入,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改善上證綜指的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納入的這些科創板的公司,可能會讓高科技公司權重在整個上證指數當中的影響逐漸加大,對有效提升上證綜指的產業先進性方面有一定的意義。”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華泰證券金融工程行業分析師林曉明團隊也指出,如果不剔除上市時間不足一年的股票,修訂后的行業權重則呈現出較明顯的變化趨勢,可以借此趨勢來預測上證指數行業權重的未來變動方向。
林曉明團隊認為:“銀行股和非銀行金融股的權重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剔除ST股后上證A股總市值降低,但將近一年新發的科創板股票納入統計后總市值不降反升,因此銀行股和非銀行金融股的權重受到稀釋;醫藥、電子、計算機三個行業的權重均有較大幅度提升;其余傳統行業受科創板納入的影響,權重多有下降,僅基礎化工和機械行業權重略漲。”
10:30 | 電網建設持續推進 平高電氣中標14... |
10:30 | 寧夏立足自身資源稟賦 多措施吸... |
23:43 | 國內手機出貨未來可能承壓 廠商多... |
23:43 | 中國生物制藥擬68億元收購創新藥企... |
23:43 | 神秘接盤方“現身” 漢唐云智算擬... |
23:43 | 遠望谷擬定增募資不超3億元 加碼RF... |
23:43 | 方大集團東北制藥混改七周年:創新... |
23:42 | 暑期檔過半 市場渴望黑馬影片力挽... |
23:42 | 火電板塊迎來“高光時刻” 11家相... |
23:42 | 天津港口變形記:從“黃金水道”到... |
23:42 | 22家人形機器人相關公司中報業績預... |
23:42 | 著力激發“港產城”融合發展藍色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