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是支撐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領域,是集高端制造、新材料應用、智能化技術于一體的戰略性產業,對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戰略運輸安全、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調研了解到,江蘇省作為船舶海工產業大省,“十四五”期間將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納入全省“1650”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一群兩鏈”,形成產業的先導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并出臺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系統謀劃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江蘇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全省造船市場份額占全國比重超45%、占世界比重超25%,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2025年,相關企業在手訂單充足,部分企業訂單已排至2028年。
資本賦能產業發展
記者從江蘇證監局獲悉,近年來,基于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江蘇證監局將監管與服務相結合,會同江蘇省工信廳等省內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滬深北交易所,夯實全鏈條、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8月7日,江蘇證監局聯合江蘇省工信廳、南通市政府舉辦專題宣導會,動員江蘇涉海企業搶抓機遇,做優做強做大。
“資本市場具有獨特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激勵相容機制,通過對關鍵要素和資產定價,可為不同發展階段的海洋企業提供私募股權融資、首發上市、并購重組、公司債券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江蘇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資本市場能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助力研發創新,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結構;同時,資本市場強化約束和激勵,將不斷激發企業家管理才能和創新精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今年有15家江蘇企業在A股上市,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含量較高。“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江蘇省上市公司完成并購116單,占全國總量的1/7。上半年,私募股權投資江蘇企業1038起,金額達406.83億元;江蘇省發行科創債134億元,同比增長114%。
目前,江蘇境內上市公司達709家。聚焦船舶海工行業來看,江蘇省內共有上市公司73家。相關企業上市以來,累計募集資金1809億元,近三年投入418億元用于技術研發,有效助推企業攻克“卡脖子”難題,培育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推動江蘇海洋傳統優勢產業持續領跑全國,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加快形成領先優勢。
產業集群優勢凸顯
集群化是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空間形態和產業組織方式。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了解到,南通、揚州、泰州作為江蘇省三大造船基地,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目前,江蘇省擁有船舶甲級設計單位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中心71家。“蛟龍”號、“勇士”號、“奮斗者”號深海潛水器,“天鯤號”絞吸疏浚船等大國重器以及極地探險郵輪、2萬箱集裝箱船等全國首制產品均在江蘇交付,覆蓋配套全產品門類。
南通濱江臨海連上海,交通區位獨特、資源稟賦優越、產業基礎扎實。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南通走出了一條由修船、造船到高技術船舶、海工裝備、高端配套協同發展之路,集聚規上企業440家,其中已有43家成功上市、48家掛牌新三板。船舶海工產業已成為南通的一張城市名片。
據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曉斌介紹,南通現有江蘇省船舶海工技術創新中心、哈工程長三角高等研究院、東南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招商工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臺。2024年,南通船舶和海工產業產值突破2100億元,規模分別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四分之一,手持訂單分別達2351萬載重噸、117艘(座),部分企業訂單已排至2028年。
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數據集中展示了江蘇船舶海工產業的優良業績,更折射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優質企業將構成上市公司的潛在‘后備軍’,為資本市場實現持續性、長周期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乘改革東風促創新升級
科技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截至2024年底,江蘇省涉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786家,同比增長58.8%。
目前,江蘇省已擁有較為完整的船舶海工裝備產業鏈,并在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高端海工裝備等領域取得突破,但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面臨不少挑戰。
據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高端船舶的原始設計仍未擺脫依賴國際船東或國外設計院所的局面,關鍵配套設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自主化程度有待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方面,由于造船行業屬多品種、小批量、離散型制造業,平直分段流水生產線少,很多企業裝配與焊接主要依靠人工,生產效率還低于日韓等造船強國。”
船舶海工產業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同時,原材料價格波動、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和匯率風險。
近半年來,債券市場“科技板”“并購六條”配套舉措、科創板“1+6”改革舉措等一批標志性改革落地。
“本輪改革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包容性,以發展多元股權融資為重點,優化制度和產品供給,加快構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創新的資本市場生態。相關政策著力打通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將助力江蘇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海洋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同時,這也將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不斷提高投資者獲得感。”江蘇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00:08 | 東珠生態擬收購凱睿星通跨界衛星通... |
00:08 | 亞盛集團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
00:08 | 成大生物疫苗“出海”戰略穩步推進 |
00:08 | 弈柯萊聯合創始人瞿旭東:以商用導... |
00:08 | 愛詩科技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 |
00:08 | 藍科高新大力布局氫能、光熱儲能等... |
00:08 | 探營第26屆中國光博會:光通信技術... |
00:08 | 阿里巴巴發布“高德掃街榜”支持線... |
00:08 | 三大運營商均已布局eSIM手機業務 |
00:08 | 多家上市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 |
00:08 |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 |
00:07 | 擴大期貨市場雙向開放 合格境外投...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