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統計的不同調,使得國內宏觀調控面臨全新抉擇。因為美聯儲的加息,將推動美元上漲,對于新興市場而言,意味著融資成本上升。對于中國而言,外部加息,而內部在CPI下滑之下要求降準,兩者如何平衡,是一個問題。
全球貨幣政策即將迎來6月這一關鍵月份,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的利率決議對全球貨幣政策和資本市場都非常關鍵。從近期美國的經濟數據來看,美國一季度實際年化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再創新高達到2.86%,經濟增長強勁,而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就業和通脹形勢也較為強勁,4月失業率下降至3.9%,創17年來新低,接近充分就業水平;核心CPI、PCE均破2,通脹快速上升。
顯然,在各方面數據支撐下,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進一步抬升。據CME美聯儲觀察顯示,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后,6月加息概率從94.3%躍升至95.3%。目前看來,美聯儲于6月再次提高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是極大概率事件,若美聯儲再往上一步加息25BP(基點),中國在CPI連續下滑的情況下,是跟進加息還是降息?中美兩國貨幣政策面臨重大分歧。
鄧海清認為,現在國內不存在通脹壓力導致央行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不僅不應該跟隨美國加息,反而應當根據適當的頻率連續降準。原因在于,在貿易順差面臨持續下降、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央行進行持續性的降準是必要的對沖措施。盡管2018年美聯儲仍然處于“加息周期”,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貨幣政策具有高度的獨立性,應當從國內經濟金融環境出發,制定本國的貨幣政策。考慮到今年社融增速下降、“緊信用”的趨勢難以改變,需要“寬貨幣”進行對沖。此前,央行曾在今年4月份降準。
但是,一旦繼續降準,則在中美利差接近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面臨考驗。自2018年初以來,中美利差開始收窄,目前下行到60BP左右,且隨著美聯儲6月加息,中美利差有進一步收窄的可能,人民幣存在一定貶值壓力。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中美利差和人民幣匯率是外部因素,對國內央行加息有一定影響。但核心因素還是國內改革和擴內需,一旦美聯儲繼續加息,則預計概率最大的政策組合還是延續2017年底以來的政策,即加息5BP并結合MLF等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流動性對沖,根據國內經濟形勢亦步亦趨地加息。
21:59 | 酒鬼酒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5.6億元 ... |
21:58 | 小馬智行第七代自動駕駛Robotaxi啟... |
21:56 | 恒通股份上半年凈利潤預增32.06%至... |
21:55 | 海康威視推出大模型探驅鳥一體機 ... |
21:54 | 瀛通通訊: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 |
21:53 | 返利科技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
21:53 | 萬達電影:預計半年度業績大幅增長... |
21:52 | 全聚德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 “餐飲... |
21:51 | 天音控股上半年業績預告發布 消費... |
21:50 | 改性塑料與特種工程塑料共同驅動 ... |
21:45 | 信達證券: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 |
21:45 | 博睿數據: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