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在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件賽道,公司已構建‘電機+驅動+傳動+閉環’的全棧式產品平臺……目前公司已向國內外百余家頭部企業整機廠送樣,收獲持續擴大的批量訂單。”在近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上海鳴志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鳴志電器”)相關負責人如是回答。
上半年,圍繞“人工智能+”行動,各行業紛紛加大采購,在研發、生產、營銷、內控等各個環節深度融合,AI端側應用迎來的大繁榮,同時應用領域的“具身智能”領域,也讓如鳴志電器這樣的一線企業感受到了行業澎湃的動能。隨著今年8月份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行動意見》)的印發,智能終端與智能體“2027年應用普及率超70%”的量化指標導向被明確建立,AI正從“概念”加速走向“必需”,“AI+”的效應沿著供應鏈不斷外溢。
應用領域AI擴圍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熱潮正在加速重塑行業格局,從上游材料突破到下游生態擴張,產業鏈企業紛紛受益。
一方面,AI端側應用產品和場景不斷豐富,智能手表、耳機、眼鏡等載體的市場迎來火爆,推升了消費電子產業鏈公司的業績。
數據顯示,滬市主板16家消費電子領域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104億元,歸母凈利潤156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3722億元、115億元,分別增加37%、36%。
其中,更是不乏一眾“績優生”。以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旗科技”)為例,今年上半年,其AIoT領域實現收入33.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26%。公司AIoT業務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TWS耳機、智能眼鏡等產品。
龍旗科技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穿戴類業務持續發力,核心產品中,和頭部客戶合作的某智能手表系列累計出貨量突破千萬臺。此外,在智能眼鏡領域,“新承接了國內頭部互聯網客戶AI眼鏡量產項目”。
另一方面,AI服務器賽道同樣火熱,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算力需求,帶動服務器產量大幅增長。例如,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07.60億元,同比增長35.5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1.13億元,同比增長38.61%。公司稱,AI服務器在云計算業務中的占比穩步擴大。第二季度公司整體服務器營收增長超50%,云服務商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150%,AI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超60%。GB200系列產品實現量產爬坡,良率持續改善,出貨量逐季攀升。
此外,具身智能的蓬勃發展,催生機器人產品矩陣不斷豐富。鳴志電器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機器人產業繼續以智能化、協作化為支點,加速向工業與生活場景滲透。公司無刷無齒槽電機、無框電機、驅動與控制系統等產品在機器人旋轉關節、手指關節、手腕關節及移動底盤等關鍵模組方向持續交付,在移動機器人領域完成多個標桿項目落地,2025年上半年機器人應用板塊收入同比增長約20%。
產業鏈上下研發加碼
政策端明確了“應用導向”,企業端則選擇“用研發換門票”。行業內上市公司抓緊時間窗口,確保研發投入強度。
“我們也關注到前幾天《行動意見》的發布和對應用端的強化,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布局了AI的端側應用,今年以來明顯感受到了需求的強化,公司業績的上升也是得益于前幾年的研發投入。”滬市一家芯片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以滬市主板芯片設計、封測類公司為例,上述細分領域公司上半年合計投入研發62億元,同比金額微幅上升。其中,80%的公司研發投入同比上升。
AI視覺算力需求爆發,正把圖像傳感器從“配套器件”推向算力入口。例如,豪威集成電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研發投入金額約為17.24億元,占公司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收入的14.90%,穩步提升公司產品“出新”能力。
此外,具身智能產業鏈的研發升級更趨多元化。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力股份”)9月3日披露的調研紀要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29億元。
諾力股份稱,2025年上半年與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成立“具身智能物流機器人聯合實驗室”,雙方共同開發出了諾寶Ⅱ號具身智能機器人已在8月份的北京機器人大會正式發布,諾寶Ⅱ號產品的應用場景是危化領域的人工取樣替代,目前正在進行大模型的訓練,該產品的市場已經開始拓展。
(編輯 郭之宸)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