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笑寒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9月12日,已有5家保險資管機構披露了半年報。今年上半年,5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7.88億元,同比增長14.8%,合計實現凈利潤38.85億元,同比增長30.7%。
受訪專家表示,保險資管機構實現營收和凈利同比雙增,主要受投資收益提升、保險行業與資金持續發展、監管引導拓寬投資渠道等因素推動。
合計實現營收近78億元
截至目前,共有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資產”)、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資產”)、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聯資管”)、中意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意資產”)等5家保險資管機構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半年報。整體來看,5家保險資管機構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7.88億元,實現凈利潤38.85億元,同比雙雙增長。
具體來看,營收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壽資產、泰康資產營業收入均超過30億元,分別為35.54億元、30.08億元,暫列第一、第二。從同比增速來看,安聯資管營收為1.46億元,同比增長37%,在5家保險資管機構中增速最高。
凈利潤方面,5家保險資管機構上半年均實現盈利。其中,國壽資產、泰康資產、人保資產分別實現凈利潤20.76億元、13.16億元、3.91億元,暫列前三。相較于去年同期,上述3家保險資管機構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20%。另外,安聯資管扭虧為盈,中意資產的凈利潤同比微降。
對此,廣東凱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分析稱,首先,近年來監管機構持續發布相關政策,拓寬險資的投資渠道,包括提高險資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等,提升了保險資金的運用范圍。在投資渠道更開放的市場中,頭部保險資管機構的優勢也會更快、更有效地顯現出來。其次,從行業發展看,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保持了較好的增長趨勢,可供投資的資金運用余額也持續提升。最后,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和恒生指數均有所上漲,這給保險資管機構帶來了明顯的投資收益提升。
外資持續加碼布局
隨著我國保險資管行業日益成熟,我國保險資管機構隊伍持續壯大,外資也持續加碼布局。
近日,保德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德信資管”)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開業批復。另外,今年已有兩家外資保險資管機構獲批籌建。6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行政批復,同意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籌建荷全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籌建友邦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保險資管”)。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家外資參與的保險資管機構今年獲批籌建,體現了外資對我國保險市場巨大潛力和長期發展前景的看好。同時,我國保險市場的開放程度和監管環境的持續優化,也為外資進入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外資在保險領域往往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先進技術,希望通過進入中國市場來拓展其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
例如,保德信資管表示,作為中國首家由境外金融機構直接發起設立的獨資保險資管公司,保德信資管的開業,標志著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在華布局的進一步深化,也彰顯了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友邦人壽也表示,友邦保險資管的獲批籌建不僅彰顯了友邦人壽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承諾,更是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果的直接體現。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咨詢主管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國內保險資管行業而言,外資保險資管機構的不斷加入,可以為國內市場帶來全球配置能力和穿越周期經驗,這對于國內保險機構應對利率下行和發展轉型的挑戰具備很好的學習價值。
談及保險資管機構應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業務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張令佳表示,一是要立足基本盤,充分發揮并鞏固保險資金久期長、抗風險能力強的優勢,特別是在權益類資產等風險相對較高的資產類別中,發揮好長期主義,充分利用險資優勢;二是要拓展第三方業務,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提升自身投研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等;三是要走出去,加大對國際業務的投入。隨著市場發展,國內險資也需提前布局,培養人才、積累能力,早日熟悉和加入全球化競爭。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鏈打開發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要握緊高質量發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穩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雙主業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23:35 | 人形機器人賽道具備“長坡厚雪”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