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4月20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在“2023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上表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當前我國糧食供求仍呈緊平衡,需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期貨市場作為專業化的風險管理市場,實踐表明能夠為穩定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助力。
魯東升表示,我國期貨市場建設從糧食品種起步,長期以來圍繞服務“三農”大膽探索,逐步形成一些有益模式,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助力重要農產品保供穩價。有效的價格信號可以引導資源配置和企業經營。其中,針對化肥商業儲備過程中的價格風險,鄭商所依托尿素品種推出“商儲無憂”服務,助力承儲企業低成本對沖在庫尿素貶值風險,促進企業積極承儲、保障春耕用肥,獲得國家部委和行業協會的廣泛好評。
二是助力農業經營體系優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方向。圍繞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新疆利華棉業探索出“期貨+訂單+土地流轉”的創新經營模式,在利用棉花期貨套保鎖定經營風險的前提下,把分散的農田和農戶集中起來,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完善了棉農、棉企等相關方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良性市場發展格局。
三是助力增強農產品產業鏈韌性。傳統“一口價”模式不利于貿易雙方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期貨+升貼水”基差貿易模式,以期貨價格為定價基準,通過期貨套保將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使買賣雙方原本相互對立的博弈關系,轉變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強化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黏性,為增強農業產業鏈韌性提供了期貨方案。目前,國內85%以上的重點制糖集團、80%以上的棉花和菜籽粕,以及60%以上的菜籽油現貨貿易均采用基差點價。
四是助力推動農業增效和產業轉型。標準化是農產品增值的重要途徑。期貨標準能夠引導種植加工品質優化提升,帶動農民增收和產業升級。
五是助力支農惠農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主體在獲得金融服務特別是信貸支持上面臨較大困難。期貨市場近年來加快探索融合其他金融工具、創新“期貨+”綜合服務。其中“保險+期貨”作為金融跨界服務“三農”的典型模式,連續八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覆蓋棉花、白糖、蘋果、紅棗等15種重要農產品,甘肅靜寧蘋果項目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評選的“企業精準扶貧專項案例50佳”,陜西延長蘋果項目榮獲“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
魯東升介紹說,從境外成熟市場170多年的農產品期貨發展史來看,期貨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空間廣闊、潛力很大。我們將立足國內產業實際,進一步豐富涉農品種工具體系,持續拓展和深化功能、推進業務模式創新,不斷嵌入農業發展全鏈條,為服務“三農”提供更加多樣化、精細化的期貨服務。
(編輯 田冬)
00:12 | 海利得上半年凈利潤預增47.65%至63... |
00:12 | 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頻頻預... |
00:12 | 小鵬汽車就“60天賬期承諾”向供應... |
00:12 | 五糧液逾123億元2024年度分紅即將... |
00:12 | 巨星科技斬獲國際大型零售業公司訂... |
00:12 | 實控人擬21.13億元轉讓控制權 長齡... |
00:11 | 上半年房企債券融資合計逾2500億元 |
00:11 | 頭部房企發力盤活存量資產 長租公... |
00:11 | 多家上市公司中標電網采購項目 電... |
00:11 | 銷售數據揭示養殖業上市公司經營韌... |
00:11 | 民船訂單量價齊升 中國重工、中國... |
00:11 | 年內多家券商迎新任首席信息官 以...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