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出歷史新高。這標志著我國汽車產業正式跨上3000萬量級新臺階,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義。
在實現總量突破的同時,單點突破同樣可喜可賀──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首超50%;汽車出口491萬輛,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汽車成為出口“新三樣”之首,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從比亞迪與豐田電動車成立合資公司,到阿布扎比旗下投資機構投資蔚來,福特力排眾議牽手寧德時代,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大眾汽車和斯特蘭蒂斯分別入股小鵬和零跑……不知不覺間,自主品牌汽車已然成為技術輸出和產業提質的主角。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下競爭加劇和深刻變革的汽車市場正在進入深度重塑期,數據背后的行業真實業態和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值得關注和思考。
筆者注意到,如果扣除掉外貿出口和商用車企穩回升的增量后,實際上2023年乘用車市場銷量基本與往年持平;若再刨除比亞迪非比尋常的單年超高增量(約116萬輛),則會更加凸顯出單家企業與全行業數據在經營境遇上存在的“溫差”。
與此同時,在自主新能源產品快速搶占合資品牌傳統優勢市場,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的過程中,一方面以燃油車為主要產品的乘用車品牌銷量下滑顯著,另一方面自主新能源車企普遍以虧損度日,“增收不增利”現象蔓延,亟待重視和解決。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3000萬輛的銷售體量加以證明,但透過3000萬輛的耀眼數字,更要理解當前中國汽車行業所處的復雜境地。
站在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汽車產業深度轉型的關鍵節點上,各方要持續對產品、概念、邏輯、技術進行再升級,對產業趨勢、估值體系、商業模式進行再認識,進而篩選出一批在技術創新和降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國汽車企業,這才是汽車企業乃至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也只有這樣,中國汽車的發展才能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通過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00:12 | 海利得上半年凈利潤預增47.65%至63... |
00:12 | 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頻頻預... |
00:12 | 小鵬汽車就“60天賬期承諾”向供應... |
00:12 | 五糧液逾123億元2024年度分紅即將... |
00:12 | 巨星科技斬獲國際大型零售業公司訂... |
00:12 | 實控人擬21.13億元轉讓控制權 長齡... |
00:11 | 上半年房企債券融資合計逾2500億元 |
00:11 | 頭部房企發力盤活存量資產 長租公... |
00:11 | 多家上市公司中標電網采購項目 電... |
00:11 | 銷售數據揭示養殖業上市公司經營韌... |
00:11 | 民船訂單量價齊升 中國重工、中國... |
00:11 | 年內多家券商迎新任首席信息官 以...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