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炎濤
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鳴槍起跑。筆者在現場看到,當“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率先撞線時,全場掌聲和歡呼聲不斷。
比賽中,“天工Ultra”邁著矯健的步伐,平穩有力地奔跑;松延動力N2機器人靈活自如,步履輕盈。但比賽并非均是坦途,有機器人在起點時就摔倒,也有機器人走了幾步就失控撞上了護欄,中途還有機器人跑得踉踉蹌蹌、暈頭轉向……而這些,恰似具身智能產業的現實隱喻:踉蹌是必經之路,跌倒是成長代價,而終點始終清晰。
人類制造出機器人并非只是讓它們來跑步,未來有更多的工業和消費場景等待驗證落地,而這場馬拉松正是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的關鍵一步:通過在真實賽道上的奔跑,去發現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現實技術挑戰,如能源管理、運動控制、材料工藝的短板等,這些正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前必須攻克的“技術長坡”。
可喜的是,聚光燈外,更多的努力和變革正在發生。在北京亦莊的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天工”通用平臺和“慧思開物”具身智能體平臺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協同發力,進行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生態建設;北京理工大學人形機器人團隊持續攻關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初步實現了驅動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部署了超過1000P高性能混元算力,加速具身智能算法訓練與優化。
這些分散的創新火花,在政策引導下終將聚成燎原之勢。北京發展具身智能的優勢在于“系統作戰”。北京在硬件、算法、算力方面的領先優勢,構成了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三角支撐,更關鍵的是,人才、資金和政策支持正在全方位助力北京打造具身智能產業的創新高地。
當下的產業困局,恰是黎明前的蓄力。回望科技史,每個顛覆性產業都曾經歷過長期的技術迭代和場景探索,這個過程本身就像一場馬拉松。具身智能產業正處于從技術突破向規模化應用過渡的關鍵階段,其進一步商業化落地是一場系統性工程,需要技術攻堅、生態協同、政策護航、資本耐心“四力合一”。
“參賽即勝利,完賽即英雄。”馬拉松現場的掌聲不僅獻給完賽的機器人,更獻給所有在“技術長坡”上負重前行的創新者。筆者堅信,具身智能產業將從北京亦莊的這條賽道加速前進,闖出一片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00:12 | 海利得上半年凈利潤預增47.65%至63... |
00:12 | 有色金屬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頻頻預... |
00:12 | 小鵬汽車就“60天賬期承諾”向供應... |
00:12 | 五糧液逾123億元2024年度分紅即將... |
00:12 | 巨星科技斬獲國際大型零售業公司訂... |
00:12 | 實控人擬21.13億元轉讓控制權 長齡... |
00:11 | 上半年房企債券融資合計逾2500億元 |
00:11 | 頭部房企發力盤活存量資產 長租公... |
00:11 | 多家上市公司中標電網采購項目 電... |
00:11 | 銷售數據揭示養殖業上市公司經營韌... |
00:11 | 民船訂單量價齊升 中國重工、中國... |
00:11 | 年內多家券商迎新任首席信息官 以...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