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筆者認為,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這既是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要求的牢牢把握,也是對金融系統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正確地理解了金融的本質,才能夠真正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才能夠緊緊抓住金融改革的根本目標,以及選擇合適的金融市場改革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序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治理金融風險,金融業保持快速發展,金融改革開放有序推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但同時,我國金融業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因此,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正確把握金融的本質。
金融的本質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未來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是回歸本源,即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這是對金融領域的根本要求,是指導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的行動指南。
如果我們把整個經濟當成是人的身體的話,那么金融市場和金融系統就好比是人身上的血液循環系統。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從金融占經濟總量的貢獻度來看,如2005年我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4%,到2015年,達到了8.4%,超過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占比。盡管最近兩年有所回落,但2018年仍達到7.7%。金融與經濟可謂兩者共生共榮。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一直面臨著復雜的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國際金融動蕩時有發生,并對國內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中國多次成功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動蕩所帶來的沖擊,如成功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究其根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始終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
筆者認為,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中國經濟和金融持續安全健康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今后,我們要牢牢把握金融本質,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筑牢金融業發展基石,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09:03 | 華電新能登陸上交所主板 開啟新能... |
00:28 | 上市公司接力中期分紅“盛宴”傳遞... |
00:28 |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3% 經濟穩... |
00:15 | 《國務院關于規范中介機構為公司公... |
00:15 | 暢通“數字橋梁” 跨境電商領域成... |
00:15 | 多地優化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提... |
00:15 | 拆解信貸“成績單” 資金流向了哪... |
00:15 | “因城施策”成效明顯 房地產朝止... |
00:15 | 券商人才結構升級 彰顯行業轉型成... |
00:15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 深海科技企業掘... |
00:15 |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迎“上新”潮 商... |
00:15 | 外資機構謀劃“加倉”中國資產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