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提及品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一件心儀已久商品的“冠名權”。然而,仔細思考消費行為背后的產業邏輯可以發現,品牌并不單純是商標的無形價值,而更多的是生產要素的厚積薄發。
近日,云上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拉開帷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活動批示指出,加強品牌建設,不斷提升中國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影響力,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
筆者認為,品牌是生產要素通過產品流通創造的財富溢價,也是質量、競爭力和社會責任的綜合體;有趣的是,如果將品牌的理念折射于A股市場投資行為可以發現,對上市公司的投資其實也是對其“品牌估值”的判斷和展示。兩者實際上處于同一個跑道。A股市場對于品牌提升有著明確的撬動力。
首先,品牌是一國經濟的軟實力,品牌建設并非單純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而是關系到經濟產業結構轉型、核心競爭力提升、韌性增強的重要舉措。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提出了“三個轉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可以說,“三個轉變”清晰明確的指引中國制造、中國產能進行著一次或多次升維。在今年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經濟經受考驗,但也顯示出巨大的韌性,其硬核之處正在于中國產能的高效、有序恢復。
事實上,中國產能和消費的重啟,離不開中國品牌的擔當:無論是傳統行業品牌的穩定市場舉措,還是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新品牌快速響應,都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快速運轉,激發了經濟肌體的活力,提升了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品牌不僅是一個產品的標識,更包含了消費過程中的一份信任溢價,這一點與A股市場投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品牌二字,僅從字面來看已經顯示了信任和責任擔當之意——“品”字形似鼎器,包含三個“口”,有一言九鼎之感;而“牌”字從古至今一直有憑證、信物之意。可以說,品牌意味著消費者心甘情愿的支付相應“溢價”。
對于A股市場而言,雖然是“資本多數決”,但投資者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每一次買入表達信任——也可以理解為對“品牌估值”的認可。這種估值與持股數量無關,即便是主板市場買入限定的最少100股,可能已經是新手投資者的全部投資,代表了其對公司品牌估值的期待;可能是資深投資者的一次試水,容納了他對于最新品牌估值的判斷;也可能是投資者為了能夠參加股東大會,近距離印證品牌估值的一個手段。
第三,正因為內涵相通相似,A股市場在實體經濟品牌建設中具備天然優勢,有著顯著的乘數效應。
筆者身邊有著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將品牌和投資進行了雙向連接。例如,有消費者買入家電上市公司產品后“路轉粉”——客戶變股東;也有股民投資上市公司后,對其產品關注度提升并實現“股東變客戶”。筆者認為,雙向轉變的關鍵就是在“品牌”,即產品品牌和投資品牌的切換。在“粉絲經濟”的強大助推下,這種切換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而是將黏性客戶的購買力和投融資行為的撬動力相乘,實現指數級增長。
此外,隨著A股市場改革不斷深入,其對于品牌的服務力度也將加大。例如,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為科創企業的融資和品牌提升提供了契機,而即將落地的創業板改革,也有望為中國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更優質的投融資服務。當然,企業在品牌升級的同時,也將提升A股市場的品牌美譽度,實現良性循環。
A股上市公司是最具中國經濟代表性的群體,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相當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近四成。隨著品牌建設進一步形成全社會的實際行動,我們有理由期待A股上市公司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23:43 | 國內手機出貨未來可能承壓 廠商多... |
23:43 | 中國生物制藥擬68億元收購創新藥企... |
23:43 | 神秘接盤方“現身” 漢唐云智算擬... |
23:43 | 遠望谷擬定增募資不超3億元 加碼RF... |
23:43 | 方大集團東北制藥混改七周年:創新... |
23:42 | 暑期檔過半 市場渴望黑馬影片力挽... |
23:42 | 火電板塊迎來“高光時刻” 11家相... |
23:42 | 天津港口變形記:從“黃金水道”到... |
23:42 | 22家人形機器人相關公司中報業績預... |
23:42 | 著力激發“港產城”融合發展藍色動... |
23:42 | 業務多元化再迎新契機 中資券商爭... |
23:42 | 中國人壽擬清倉杭州銀行 銀行股長...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