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近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債務可分為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前者是反映到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的債務;后者是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通過各種方式形成的、未納入政府債務系統的債務,如地方政府通過設立地方融資平臺、國企借款等方式融資形成的債務。本輪10萬億元化債舉措,支持地方政府用顯性債務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毋庸置疑,此次化債舉措力度大、出手果斷,符合市場預期。在前期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相繼出臺的背景下,財政政策接續發力,進一步起到了穩經濟、促發展、改善民生、提振社會預期的良好效果。
在看到化債舉措對宏觀經濟諸多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投資者和金融從業者也非常關注化債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畢竟,銀行、險企、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機構此前是城投債等隱性債務的重要機構投資者。
在筆者看來,化債新政將對金融機構產生三大積極影響。
首先,改善金融資產質量,修復金融機構估值。
據財政部披露,2023年末,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今年以來,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各地隱性債務化解的難度加大。目前,不少銀行、險企等機構持有隱性債務相關資產,以銀行為例,據國信證券測算,截至今年6月末,上市銀行貸款余額投向城投基建領域比例大約為27.6%,城投基建類貸款不良率為1.13%。
近年來,隨著個別城投平臺出現債務違約,市場對于隱性債務不良資產暴露的擔憂有所提升,這也成為壓制金融板塊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隨大規模化債的推進,金融機構持有的涉及地方隱性債務的貸款、債券等資產的質量有望進一步改善,金融板塊估值也有望得到修復。
其次,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緩解資產配置壓力。
對銀行而言,由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債券、貸款等)風險系數相對較高,會占用較多的資本金,而將隱性債務置換成顯性債務后,其信用風險會大幅降低,這能降低撥備計提,提升資產配置的騰挪空間,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非銀機構而言,近年來,“優質資產荒”一直是機構配置資產的一大難題,而增量地方債有利于緩解資產端的投資壓力,優化資產配置組合,避免扎堆配置單一品種而引發風險。
一些金融從業者擔心,隱性債務風險雖高但利率也高,置換成顯性債務后,意味著市場上一部分高收益資產會“消失”,這會對金融機構資產端收益率造成影響。對此,筆者認為,不應從單一指標衡量化債政策的影響,而應著眼于資產質量、資本占用、宏觀經濟發展等因素,綜合來看,其影響無疑是積極的。
最后,有利于金融機構中長期業績向好。
金融業作為順周期行業,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從中長期看,化債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最終也會惠及金融業。一方面,此次化債舉措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另一方面,化債后政策空間進一步加大,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促進地方經濟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這些因素都有利于實體經濟向好發展。
總之,本輪化債政策增強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將有力有效支持經濟回升向好。
23:50 | 內外資奔涌共振驅動港股流動性穩步... |
23:50 | 國家外匯管理局:允許外商直接投資... |
23:50 | 8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 |
23:32 | 企業數據資產開發運用提質加力 規... |
23:32 | “金九銀十”樓市向止跌回穩繼續邁... |
23:32 | 隨著科創板成長層揭開面紗 資本市... |
23:32 | 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依然充足 |
23:32 | 深交所與馬斯喀特證券交易所簽署合... |
23:32 | 杭州城投攜手智譜發布多個大模型 ... |
23:32 | “2025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實... |
23:32 |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杭州人工智能終... |
23:32 | 以電力算力為雙翼 濟南高新區上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