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向杲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87萬億元,根據前值(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92萬億元)計算可得,7月份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00億元,這引發市場廣泛討論。
有觀點認為,單月信貸負增長說明經濟活躍度在下降。對此,筆者認為,這種將單月信貸數據變化與經濟活躍度直接“劃等號”的觀點并不正確,應當從宏觀視角全面審視單月信貸變化。
其一,信貸數據不足以全面反映社會融資需求。
社會融資需求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投資擴產意愿與居民消費信貸需求,進而體現經濟活躍度。但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構成中,除新增貸款(不包含非銀貸款)外,還包括企業債券凈融資、政府債券凈融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項目。因此,通過社會融資需求窗口觀察經濟活躍度,應重點關注總量變化,而非僅關注貸款規模。
實際上,盡管7月份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負,但當月政府債券凈融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項目增量出現較快增長,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融資規模增量仍超1萬億元。這表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正通過直接融資與財政協同發力得到滿足。若僅聚焦于信貸單月回落,將難以全面反映實體經濟的資金獲取情況及真實活躍度。
其二,理性看待單月信貸的季節性波動。
我國信貸增長存在較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一季度(尤其1月份)新增貸款通常較高,4月份、7月份、10月份則是貸款小月。這一特征既受經濟運行季節性影響,也緣于銀行沖刺考核節點的主動調節。此類波動猶如金融數據的“季節性呼吸”,并非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趨勢性逆轉。
也正基于此,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引導銀行機構加強貸款均衡投放,適度平滑信貸波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降低單月數據的擾動影響。例如,央行上??偛?025年工作會議明確提到,繼續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平穩增長、均衡投放。
其三,經濟轉型期需更關注信貸結構而非增速。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中,各產業對信貸的依賴度差異顯著:重資產行業(如房地產、基建)需求較高,但伴隨我國產業結構的逐步成熟與經濟轉型升級,重資產行業的信貸需求自然回落。因此,將信貸增速趨緩等同于經濟活躍度下行,實屬片面判斷。
《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信貸投向結構發生深刻演變,主要驅動因素由重資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領域升級換擋,新增貸款結構已由2016年的房地產、基建貸款占比超過60%,轉變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貸款占比約70%。”這也意味著,信貸結構優化比增速變化更能反映實體經濟轉型實質。
總之,觀察信貸數據變化,要重點關注信貸供給是否與經濟結構調整形成動態平衡,是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而非以單月波動論斷經濟冷暖。當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超過430萬億元,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與融資渠道多元化進程中,未來實體經濟對貸款的依賴度可能會進一步降低。但這既不意味著金融支持減弱,更不代表經濟活躍度下降,恰恰相反,其映射出我國經濟從“量”到“質”的積極轉變。
00:05 | “中國V谷”馬欄山的守與創 |
00:05 | 前7個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同比勁... |
00:05 | 鴻蒙5終端數量已破千萬華為啟動鴻... |
00:05 | PCB企業加碼布局高端產能 |
00:04 | 券商從業人員向“高質高效”轉型 |
00:04 | “西部+國融”正式獲準監管明確后... |
00:04 | 代銷新規即將實施已有銀行搶先行動 |
00:04 | 二季度末商業銀行凈息差降至1.42% |
00:04 | 從宏觀視角看單月信貸數據波動 |
00:04 | 國際投資者為何競相參與港股IPO和... |
00:04 | 機器人運動會展現出多重價值 |
00:04 | 我國投資潛力大后勁足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