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消費升級不斷提速,傳統豪華品牌的增長勢頭卻不達預期。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盡管奔馳、寶馬、奧迪三個品牌2023年在華銷量均實現了同比增長,但與國內豪華品牌乘用車19.8%的行業增速相比,顯然更低。
同時,國內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紅旗品牌加速轉型,上汽智己、嵐圖、極氪等自主高端純電品牌快速崛起。“這些產品的強勢增長,對社會民眾增強品牌信心、助力消費提升都有很大意義,也成了自主品牌通過差異化競爭重塑市場格局的新機遇。”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豪華品牌車企爭相電動化轉型
1月25日,保時捷正式發布旗下第二個純電動車系:全新純電動Macan。這是保時捷基于純電動平臺PPE以性能為導向完全重新研發的新車型,同時也是PPE平臺首款車型。
數據顯示,2023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新車交付量為7.93萬輛,同比下滑15%,中國市場成為保時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場。業界普遍認為,全新純電動Macan的推出,豐富了保時捷為數不多的新能源車型。如果定價合適,或將與剛剛完成中期改款的卡宴、Panamera一起,幫助保時捷2024年在中國市場重回增長軌道。
事實上,由于往往率先應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以及較高的單車盈利水平,豪華車品牌被認為是汽車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主力軍。因此除了保時捷,其他品牌也爭相推出新車驗證這一邏輯。
“2024年梅賽德斯-奔馳將延續‘油電雙行’的產品策略,帶來超過15款全新及新一代產品,同步推動全系產品的新能源化和燃油產品的升級煥新。”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建軍向記者透露,重磅新車包括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全新邁巴赫EQS純電SUV、全新CLE家族、新一代EQA及EQB SUV在內的多款產品,都將在年內相繼亮相問世。
寶馬汽車方面,全新BMW 5系在中國市場正式上市,同樣是“油電齊發”。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隨著新產品的上市,BMW品牌向中國客戶提供的純電動產品數量增加至7款,寶馬集團的純電動產品幾乎覆蓋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自主“新豪華”品牌迎市場新機遇
根據傳統定義,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乘用車就可以算作豪華車。對此,崔東樹曾提出應該建立“新豪華”概念,包含實際銷售價格在2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目前來看,國產高端電動車正逐漸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目前來看,30萬元至40萬元純電動市場,展現出自主新勢力與豪華品牌全面競爭的特征。而在40萬元以上高端豪華純電市場,國際豪華品牌的電動化仍需提速。”崔東樹稱。
2月5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問界、蔚來、極氪和極狐等品牌門店。走訪期間注意到,售價相對較高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銷售情況明顯好于中低售價的品牌。比如,在華為問界門店內,M9目前處于熱銷階段,帶來了不少進店客流。不過,由于交付周期過長,過年提不到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訂單的轉化。
在蔚來汽車門店內,受益于新年限時購車優惠活動,咨詢現車的顧客明顯增多。蔚來門店一位銷售顧問對記者表示,蔚來、問界的客戶群體以增換購為主,相對來說客戶的經濟實力較強,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程度會小一點。
此外,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智能化競賽階段,對產品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多數在算力上不超過500Tops的車型,在智能駕駛體驗上也出現瓶頸。自主新勢力品牌在售全系車型普遍硬件配置高,軟件體驗好,所以在智能駕駛和座艙體驗方面具備優勢。上險數據也顯示,在全行業銷量環比2023年12月份下滑超過40%的情況下,豪華車的下滑幅度只有19%。
“隨著中國新豪華品牌的不斷上攻,以及傳統豪華品牌加速向新能源轉型,兩大陣營之間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出行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認為,2024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新格局形成的關鍵之年,豪華汽車市場將面臨競爭格局的重塑。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之中,相信中國新豪華品牌一定會找到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編輯 上官夢露)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