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4月9日晚間,一汽解放發布的一季度產銷快報顯示,公司實現汽車銷量7.85萬輛,同比增長34.22%。今年一季度,全國重卡產品累計銷量預計將達到26.6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0%,凈增加了2.4萬輛。一汽解放積極拓展終端市場,并在出口方面、新能源重卡方面持續發力。公司一季度重卡銷量達5.92萬輛,同比增長33.27%,大幅跑贏行業增速。
去年中國重卡市場在經歷了兩年的銷售下滑后迎來了顯著復蘇,但仍沒有突破年銷百萬輛,甚至僅為過去銷售峰值的56%左右。今年銷量會延續一季度重卡銷量開門紅的態勢嗎?
一汽解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要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對于商用車市場的需求比較平穩,基于國內國外需求以及產品結構,我們預測重卡市場未來3年至5年基本上維持在110萬輛至120萬輛年銷量是合理區間。”
重卡市場短期難回銷售峰值
回顧過去10年,自2017年重卡銷售突破百萬輛大關后,中國市場一直保持著每年超過百萬輛的銷售規模。其中,2020年達到銷售峰值,全年銷售量為161.89萬輛,同比增長37.86%。然而,在這之后,重卡銷售連續兩年下滑,尤其是在2022年,全年銷售量急劇下降至67.19萬輛,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2023年中國重卡市場在經歷了兩年的銷售下滑后迎來了顯著復蘇,但仍沒有突破年銷百萬輛,甚至僅為過去銷售峰值的56%左右。
根據李勝的預測數據,短期內重卡市場很難回到2020年銷售峰值,到底有哪些不利因素影響重卡銷量呢?李勝表示,從全球來看,國際的環境風險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國家與國家的博弈、地緣政治,逆全球化;從國內看,現在做高質量發展可能追求更多的是GDP的質量,由高速增長要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對于商用車市場的需求比較平穩。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各廠家批發數在增長,但無論是上牌數還是保險額規模都在下滑,說明當前市場競爭還是比較激烈。
正是充分看到了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一汽解放提前做好了準備。“公司在國際市場提前做了布局,中國新能源車的供應鏈資源以及‘三電’這一塊的技術儲備,也為我們新能源出口奠定了一些基礎,”李勝進一步表示,“一汽解放針對國內市場也調整了產品結構,公司主導產品要推高端的,所謂高端并不是價格貴,高端是它生命周期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更高,現在賣的不是價格,更多是價值導向,一汽解放產品加大了對司機的安全、舒適、配置的升級。”
也正是基于一汽解放快速應對市場變化,今年一季度一汽解放在國內中重卡市場的終端份額為26.7%,行業排名第一,牽引車市場份額29.2%,載貨車市場份額32.8%,NG車市場份額33.7%,均在行業排名第一。
乘以舊換新政策東風
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外,當前國家也在大力支持汽車產業發展。
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積極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更新換代規模效應。環保升級成為主導,“以舊換新”有望進一步支撐商用車全年銷量。據國家發改委數據統計,2023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6億輛。業內人士分析,此次以舊換新政策至少能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帶來200萬輛至300萬輛/年的新車增量,相當于年增量10%左右。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出臺對卡車行業是非常好的強心劑。”一汽解放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于長信表示。他認為政策的出臺對于汽車庫存消化,包括綠色轉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對于一汽解放如何承接這次機遇,于長信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首先是要鎖定淘汰車型的目標群體,調查其換車意愿。其次在政府出臺政策基礎上,一汽解放還要相應推出自己的政策。據介紹目前一汽解放已經做完方案,政策支持力度比較大。再次要打通用戶換購的堵點。一汽解放對此早有布局,幾年前就成立了一汽賦界,主要核心就是抓二手車業務。
“政策刺激有望帶動重卡需求超預期,天然氣重卡有望加速滲透。重卡行業復蘇穩步上行,國內需求穩健,天然氣重卡高景氣,出口延續高位。”長江證券認為,展望2024年,宏觀經濟修復,工程、物流或逐漸復蘇,國四重卡進入自然淘汰期疊加政策刺激,天然氣重卡換購需求有望超預期,同時出口強勁支撐重卡銷量景氣,預計2024年重卡行業銷量有望達百萬輛。在高油氣價差、低運價、去年低基數的背景下,持續看好天然氣重卡行業高增長以及滲透率提升。
(編輯 喬川川)
23:28 | 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德固特跨界... |
23:28 | 錨定智能新戰場? 車企競合驅動“... |
23:28 | 降“度”謀突圍 低度酒能否撐起酒... |
23:28 | 多家零售板塊上市公司中報預喜 |
23:28 | 多只債券型基金二季度規模增長超10... |
23:28 | 引導長期穩健投資 險資長周期考核... |
23:28 | 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白名單”首次... |
23:28 | 多只權益類基金二季報披露 基金經... |
23:28 | 月內15只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公募緊... |
23:28 | 首批科創債ETF具有三重示范意義 |
23:28 | 為什么“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 |
23:28 | 三重因素將促使美元指數走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